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铜仁学院孙向阳教授

用文学点亮心灯

通讯员 晏武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万芬

铜仁学院的校园里,总能见到一个匆匆行走的身影,奔波在行政楼与教学楼之间。“教育不是倒水,而是‘开泉’。”2024年被评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的孙向阳教授,身兼教务处长、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写作研究院院长等多职,除了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外,他对学术研究始终报以热忱。

这位从黔东山区走出来的人民教师,扎根铜仁学院,以学术为基,以文学为翼,用20余年的坚守,诠释了“脚踏大地,追寻星光”的人生信念。

在教育改革中,孙向阳打破学科藩篱,广纳四方英才组建作家团队。依托晨光文学社,构建起“团队+课程+活动+平台”的四维育人体系:“阅读与欣赏”“写作与沟通”等通识课程夯实基础;《晨光》文学刊物搭建创作舞台;设置“晨光年度文学奖”激励创作热情,通过“作家面对面”活动搭建文学对话桥梁。

21级汉语言文学(2)班的学生任莎莎说:“孙老师的课堂从不拘泥教案,思想的火花常在对话中迸溅,常令我们忘却下课铃声。”

为构筑文学教育的立体图景,孙向阳带领团队在校园打造了铜仁文学馆。4个展区里,泛黄的文献手稿与鲜活的影像资料相互映照,叶辛、欧阳黔森等作家的作品陈列,与铜仁本土文学发展史相得益彰。

自文学馆落成以来,写作研究院的育人实践愈发多彩。明德新书分享会上跃动着思想碰撞的火花,“作家面对面”活动中省内外作家的智慧如清泉流淌。当《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讲述编辑故事,当鲁迅文学奖得主肖江虹分享创作心路,青年学子们眼中的文学星空愈发璀璨。定期举办的文学采风活动,更让学生们带着笔记本走进山水村寨,在烟火人间捕捉创作灵感。

从“抒雁杯”青春诗会到野草文学奖,从电力诗歌赛到省级各大文学赛事。晨光文学社成员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登上《诗刊》《星星》《中国校园文学》等权威刊物,300余篇(首)佳作见证着铜仁学院文学人才的成长轨迹。

身负“梵净文化人才”、省级智库专家等称号,手握梵净山年度文学奖、省文学奖等称号的孙向阳,最珍视的仍是那声“老师”。在他看来,那些沾着泥土芬芳的笔记本里跃动的文字,远比奖杯更能丈量教育的温度——用文字唤醒心灵,以文学照亮人生,正是这位“开泉人”始终如一的赤诚。

--> 2025-03-25 铜仁学院孙向阳教授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8569.html 1 用文学点亮心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