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山东商人扎根毕节种植苔藓,年产值超3500万元——

从无人问津到“绿色宝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近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和织金县的温室大棚里,一片片青翠的苔藓犹如“绿毯”铺满了地面。

“3月底,这些苔藓就成熟了,价值200多万元。”在七星关区柏杨林智慧大棚,贵州良田花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守良对记者说,苔藓就是增收致富的“绿色宝藏”。

陈守良是山东人,最初是到织金县种植兰花。2019年,他偶然发现苔藓在湿润环境中疯长,上网一查才发现苔藓竟是抢手货。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便试种了1万平方米,当年即盈利10万元。

“苔藓不仅具有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功能,还广泛应用于园艺绿化、生态修复、景观打造等领域,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陈守良介绍,起初村民都劝我不要种,说这东西山里到处都是,无人问津也不值钱。没成想,现在成了大家增收的好门路。

如今,贵州良田花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在织金县建成5个苔藓基地,种植面积600余亩,在七星关区建成5万平方米的苔藓产业园大棚,年总产值突破3500万元,带动七星关区、织金县两地上百名群众增收。

陈守良说,毕节市年均湿度达85%、水质纯净,加上山地优势,为苔藓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

“苔藓完全成熟大约用时4个月,理论上来说,一年能种植三季,但目前我们只掌握了种植两季的技术。攻克三季种植是我们未来一个主要方向。”陈守良的公司已掌握青藓、小灰藓、大羽藓等15个品种的培育技术,亩产值超5万元。

公司在织金县马场镇文丰村的基地里,50余名村民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方式实现稳定就业,技术工种日薪可达150元;在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的基地里,搬迁居民吴琼在苔藓产业园务工,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

陈守良透露,该公司目前计划开发苔藓盆景、植物保鲜等深加工产品,同时还在办理出口手续,打算将毕节苔藓推向国际市场。

--> 2025-03-24 山东商人扎根毕节种植苔藓,年产值超3500万元——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8471.html 1 从无人问津到“绿色宝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