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合作

——茅台集团拥抱合成生物学技术

茅台集团“生物智造·合创未来”2025年春分论坛合成生物学创新与发展大会现场。(茅台集团供图)

与会嘉宾参观茅台集团科技成果展。

茅台集团科技成果展示。

陈然 周清

茅台酒的酿造,是第一代生物科技的完美呈现。

合成生物学,第五代生物科技,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被视为“未来产业”的新引擎。

3月20日,茅台集团举办“生物智造·合创未来”2025年春分论坛合成生物学创新与发展大会,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于茅台而言,合成生物学技术有着双重意义:‌以科技之力守护千年酿造的基因密码,以创新之智开辟传统产业的未来赛道‌。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提出:共建‌合成生物学产业生态圈,让茅台微生物资源的“基因宝库”转化为共同财富,让东方酿造哲学与合成生物技术共谱文明新章。

茅台的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作为传统产业,茅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茅台当下的课题。

首先要厘清茅台的传统生产力。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会上给出了答案:对于酿酒或茅台酒的生产而言,茅台人顺应并利用自然生态要素,形成了茅台酿造生态体系,包含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微生态,三者相互促进、互为支撑。“时”“空”“法”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平衡,是茅台传统生产力的体现。

“‘时’是时节之律、时间之则、时代需求,‘空’是酿造空间、生态系统、社会责任,‘法’是传统工法、科学阐释、法规标准。”王莉说。

崇本守道的烈酒企业茅台与新质生产力之间,“接口”在哪?茅台的答案已经明了:合成生物学。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认为,“合成生物学在精准改善发酵食品风味上具备巨大潜能。”在他看来,这是茅台集团——国内传统发酵行业龙头被合成生物吸引的原因之一。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认为,“酒企应该以合成生物学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转型。未来酒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传统基因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合成生物学正从‘认识生命’迈向‘设计生命’,能为酿酒产业开辟一条解码自然、重塑工艺的革新之路。”

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叶健文看到了合成生物学对茅台另一层意义:“开辟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新赛道,契合贵州茅台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拥抱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物质基础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这,就是合成生物学技术,是属于未来的“天工开物”。

20世纪60年代,茅台便已对核心产区内的微生物菌群展开研究。数十年积累的研究成果,这些微小的生命单元为茅台拥抱合成生物学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是王莉给出的空间宏观层面微生态数据——

截至目前,茅台已发现约600个科2800个属的原核微生物,200+个科的500个属的真核微生物,体现了茅台酿造微生物的多样性;

120余株酿酒酵母全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茅台酒酿造环境和过程来源酿酒酵母具有明显独特性;

通过宏基因组分箱技术,获得6800+个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1.06千万+条非冗余基因,3万+个生物合成基因簇,占当前食品微生物组目录(cFMD)规模的60%+,展示了茅台酒酿造体系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从茅台窖底泥中分离获得石窖梭菌和茅台梭菌两株新种,采用基于标志基因联合比对的系统发育树证明了它们的独特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在其演讲中,将合成生物学类比为土木工程。“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土木工程用砖头瓦块建起高楼大厦,合成生物则运用基因、蛋白、调控元件、细胞底盘等人为设计、建造新的基因组和生物体。”

这些庞大、多样、独特的微生物是茅台酒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茅台发展合成生物的“砖头瓦块”。

业内更加期待的是,茅台将“砖头瓦块”合成运用——利用微生物资源及其代谢潜能来实现重大品种合成。

邓子新在其演讲中展示了惊艳全球的案例,维生素E的合成:“国内原来没有维生素E的生产行业,而今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制造出了维生素E,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垄断了80多年的维生素E合成工业,中国一跃成为维生素E的生产大国。”

早有合成生物学研究人士建议茅台,运用其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丰富的传统食品工业生物制造经验,以及优秀的产品品质保障体系,发展未来食品等。

跨越时空的合作

王莉表示,作为第一代生物科技的代表性企业,合成生物学是茅台必须拥抱的。

作为企业,茅台要做的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要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赛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就合成生物而言,具体应该怎么布局?

“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调研,怎么运用合成生物技术,怎么才能形成新的增长极。”王莉说。最终茅台确定了两大方向——

让合成生物技术为茅台所用: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手段,助力茅台酿造过程中充分挖掘尚未被发现的物种、基因、酶等,并了解其背后的协作关系和代谢功能。

让茅台数十年积累为合成生物学所用:聚焦茅台丰富的微生物,挖掘高附加值产物合成潜力,实现目标产物高效生产和产品开发,不断开辟茅台生物制造新赛道,为中国白酒打造新型未来产业增长极提供参考范式,同时为生物科技产业提供应用场景。

茅台是业内较早认识到合成生物学发展并主动拥抱合成生物学的酒企代表。截至目前,在合成生物方面已有不少实际举措。

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基于PHA材料的高浓度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处理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还能将其转化为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024年,茅台独家赞助了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指导并主办的第三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含港澳地区)和日本60余所高校的147支参赛队伍,近500名青年科研学子线下参赛,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去年底,茅台在深圳光明科学城举行的2024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上发布两个合成生物相关揭榜挂帅项目——围绕“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覆膜研究”“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酒瓶)底座研究”两大需求,探索生物基材料对现有化石基覆膜、珍珠棉底座等的替代,在绿色低碳的基础上满足产品相关性能要求。

“如果茅台能把这条路跑通,对于中国很多传统发酵的食品都很有指导意义。”正如王莉所说,茅台在合成微生物方面的加码与布局最终所体现的意义不仅在茅台身上,也将惠及整个产业。

--> 2025-03-24 ——茅台集团拥抱合成生物学技术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8458.html 1 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合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