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瞧,爱钻研的“新农人”

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 周兰 令狐荣骏 杜加金

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返乡创业的张顺勇平时喜欢琢磨事儿:如何创新技术?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大家称,他是一位爱钻研的“新农人”。

3月10日,抵耳村种植养殖基地内,张顺勇正与伙伴们蹲在一块地旁,时而抚一下作物的叶子看看,或捧起土研究。“近期,我们开发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大家正在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张顺勇说。

2015年,张顺勇返乡创业,依托当地生态资源,成立公司,注册品牌,以“种养结合、立体发展”的模式发展养蜂产业。“一开始我就想了好久,决定不单纯养蜂,而是发展‘蜜蜂养殖+中药材种植’相结合的山地新农业。”

至2024年,基地中药材种植增加到1000亩,带动20余户农户共同创业,吸纳周边群众就业约300人,年用工达3000余人次。

“发展过程中,我发现蜜蜂养殖、中药材种植要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不能一味依靠扩大产业规模,而是要从‘重规模求速度’向‘重质量求效益’转变。”

于是,张顺勇又开始钻研: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主动放缓产业扩张速度,要将重心放在增效上。

初步探索阶段,除了选好中药材品种及种植环境,张顺勇带领村民大胆创新,选择“品种互补种植”模式,这便有了上面他提到的新种植模式,“办法就是土里种植黄精和重楼,作物上面再选择种上一年生的中药材,既能解决较‘深层’土壤保湿问题,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经过现场验证和风险分析,围在一起的伙伴们陆续起身,大家心里有了结果。“种在地表上的中药材一年便可收获,种植周期短,风险小。这种‘立体式’种植模式可节约土地租金以及人工成本,缓解企业压力。”

张顺勇坦言,产业能发展到今天,除了确定方向、一往无前,最重要的是有理性、科学的规划,以及敢于搭乘新时代快车。

正是这份一心钻研的劲儿,张顺勇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首届贵州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称号,2023年入选“新时代的贵州人”。

谈及今后发展,爱琢磨的张顺勇有清晰思路:“将聚焦‘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围绕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2025-03-2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8443.html 1 瞧,爱钻研的“新农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