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天刚蒙蒙亮,十余辆污泥运输车陆续驶入贵阳市新庄污泥干化中心二期项目,这里正在上演一场“魔术”表演——腐臭污泥穿过密闭管道,经脱水、发酵、陈化三步,最终蜕变成黝黑的有机营养土。
“每天有近百车次穿梭,将全市34座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运来这里。”中国水环境集团贵州筑新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大龙介绍,平均1吨含水率60%的污泥,可制成500至600公斤有机营养土。
目前,该中心每日可处理污泥量约800吨,占全市污泥总量的近三分之二。
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肾脏”,承担着净化水体的重任,但其代谢产物——污泥的处理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城市发展。
“十多年前,污泥只能通过填埋的方式处理。”唐大龙回忆说,那些混杂着各种污染物的污泥堆积如山,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更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隐患,每填埋一车污泥,就像在城市土地里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曾经“治水不治泥”的粗放模式,与城市快速发展形成尖锐矛盾,亟需更环保、高效的技术,对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新庄污泥干化中心应运而生。
自2013年建成试运行以来,新庄污泥干化中心分阶段提升处理能力,一期项目日处理能力由200吨提高到300吨,二期项目日处理规模500吨,并都已建成运行。
“污泥处理系统是封闭的,并配备了除臭设施,有效减少了异味气体等污染物排放,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唐大龙介绍。
高温发酵环节可有效杀灭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和蛔虫卵,消除污泥中的有害微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干化后的污泥配合辅料进行混合发酵,最终制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营养土,可用于园林绿化、矿山修复、家庭园艺等领域,真正实现了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我们正与更多的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探索将干化污泥用于生物质能源领域。”谈及未来发展,唐大龙充满信心。
在厂区内,记者看到有机营养土培育的树苗正在抽芽,正无声见证着“城市代谢物”向“绿色资源”的华丽转身。
记者手记
这是一场污泥的绿色革命。在新庄污泥干化中心机器的轰鸣声里,记者深切感受到,绿色生产力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技术革命。
更深的启示在于,这场变革的本质是对绿色生产力的逻辑重构。当高温灭菌技术替代填埋,当有机土反哺绿地,城市的代谢系统终于形成闭环——污水处理,不再是城市治理的“末端”,而是生态循环的“起点”。
那些曾被视作负担的污泥,经科技之手竟成了矿山复绿的希望、家庭园艺的养分,甚至未来生物能源的种子。实践证明,绿色生产力并非昂贵的装饰品,而是破解“污泥围城”的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