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马建波的抢茶日志

马建波正在挑选茶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俎宇 祝庆庆 唐波

全域皆山的黔西南州,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茶、薏仁米、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眼下,全州各地正各展所长,依托日益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和市场流通体制、建设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把藏在深山里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清晨6点,晨雾未散,茶山清芬。浙江茶商马建波开始了忙碌的一天,3个微信号上还有未回复的信息,上面有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咨询——“龙井上市了口感品质如何?”“目前春茶行情如何?”……

沸腾的早茶市场

上午9点,位于黔西南州普安县茶源街道的中国早茶交易市场内已人头攒动。摊位上干茶堆得满满当当,有的茶农刚到市场门口就被茶商围住。马建波穿梭其间,衣角沾着茶沫,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我刚从贞丰茶叶交易市场过来。”马建波一边走一边说,“早上6点起来,先到贞丰赶7点的茶交易市场,再赶来9点的普安早茶交易市场。”

话语间,一位茶农将自己的茶拿到了马建波面前,他抓起一把茶叶拨开轻嗅:“这是典型的普安乌牛早做成的扁茶,口感绝对一流。”

茶农报价后,马建波并未还价,直接上秤付款。“我连续四年到这里,已经和大家相处成了朋友,大家有合适的茶会直接拿来给我。按照这个品质,没必要再还价了。”

马建波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就来到了普安,先到山上察看了今年茶树的情况,又走访了一些制茶的老朋友,为收购茶叶作好前期准备。2月5日中国早茶交易中心开市后,他每天上午都在市场里转。“多的时候收茶上千斤,少的时候也有几百斤。”

马建波不断地问茶、收茶,其间还要忙着接电话、回复微信,一刻不停。

转眼间到了上午11时,市场销售接近尾声。马建波向记者亮出自己其中一个微信号3月至目前的收茶“战绩”:支出金额868506.41元。

高效物流全程“锁鲜”

交易刚结束,马建波将打包好的茶叶装车运送到自己在普安租的商铺中。他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当天就要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全部装好打包,走航空物流,最快明早就能上架。

“普安的茶比其他产区早半个月左右上市,芽头小、香气足,客户催得紧,我们得争分夺秒。”

高效的物流背后是严格的时效要求。普安春茶从采摘到加工仅需24小时,茶青当日下树、连夜炒制、次日上市,全程“锁鲜”。

“每一年的春茶季都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遇。”马建波感慨地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普安早春茶的魅力,让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

抢“鲜”的财富密码

下午4点,阳光斜照,空气清香。随着茶农陆续下山,茶源街道茶青交易点迎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段之一。满载茶青的摩托车、面包车从蜿蜒的山路驶来,鲜嫩的茶芽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泽。

茶青是春茶市场的“晴雨表”。马建波也来到现场了解行情,为明天“抢”茶作好充分准备。说话间,又有客户来电咨询,他在嘈杂的人声中大声回复:“目前龙井的豆香味很好,先给你发10斤过来。”

春茶抢“鲜”上市,将“时间优势”转化为“财富密码”。得益于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地理气候优势,普安春茶开采期较全国早20天左右,成为全国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区之一。

从茶山到茶杯,普安用一个“早”字解构了春茶经济链。茶农日均采茶约10万斤,茶企订单排到谷雨,物流24小时待命,早茶交易市场日均交易2万斤。这座曾因山高路远而沉寂的贵州西南部小城,正借春茶之“早”,用一片叶子撬动着全域经济,书写着黔货出山的生动样本。

马建波的奔波身影,正是这场春日财富浪潮中最鲜活的注脚。

--> 2025-03-2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8328.html 1 马建波的抢茶日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