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机械臂精准舞动 立体网高效配送

——看黑拉嘎公司大力推进智能化转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6台焊接机器人、4部纵向轨道电动车、36部横向轨道智能行车等先进设备,不仅让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还构建了“纵向+横向”的立体智能物流体系。

3月12日,记者走进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橙色的焊接机器人阵列如精密编排的舞者,激光视觉传感器是它们的“眼睛”,高精度伺服电机是它们的“肌肉”。

当一块钢板进入工位,机械臂瞬间捕捉到焊缝轨迹,在飞溅的蓝色电弧中,过去需要1小时的人工焊接作业量,被压缩至10分钟内完成。

智能化生产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重构了人与技术的关系。曾经手握焊枪的工人余方军,如今转型为机器人协作工程师,“现在不用再手拿防护面罩,一个一个孔焊接了。只需要操控一下机器、看一下数据面板,工作环境变好了,工作强度降低了,收入也涨了不少。”

而在车间上空,36部智能行车正沿着轨道编织立体物流网,它们与地面纵向轨道上的4部电动运输车构成三维交通体系。

纵向轨道上运行的电动运输车,如同地面上的“高铁网络”,精准配送物料;横向轨道上分布的智能行车,则在空中搭建起“高速公路”,实现物料自动分拣、跨车间转运。

“我们的生产零件都是实心笨重的钢材,靠人工运输周转的难度很大,通过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络,各生产部室需要的零件可以通过‘纵向+横向’的行车运输,节省人力和时间。”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生产部长罗磊告诉记者。

智能化转型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大多数搬运工被轨道运输系统替代,部分焊接工人被焊接机器人替代,企业人力成本下降30%,而技术研发团队却扩充了2倍,同时还形成“智能设备养护师”“生产数据分析师”等新兴岗位。

“过去靠老师傅‘听音辨故障’的经验工作,现在靠数据说话,效率与可靠性发生了质变。”罗磊感慨,现在企业的订单响应速度提升50%,库存周转率提高35%。

暮色降临时,工厂穹顶的指示灯与星空交相辉映。纵向轨道上的电动车仍在穿梭,横向行车在夜空中划出流光,焊接机器人依旧不知疲倦地工作。数据的静谧流淌与设备的精准协作,演绎着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篇章,也成为六盘水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有力探索。

--> 2025-03-21 ——看黑拉嘎公司大力推进智能化转型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8180.html 1 机械臂精准舞动 立体网高效配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