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村村民陆江能
2025年3月17日,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侗寨,我和家人都特别激动,当他从寨门迎着我们的歌声走过时,我正在吹着芦笙,当时好像时间都停止了,脑海里听不见任何声音。
我出生于1999年,在肇兴村这片土地的滋养下成长。从我记事以来,侗族大歌的歌声伴随着我长大,母亲常说:“侗歌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是长在田埂上的活根。”
我常常在网上刷到侗族大歌的演唱短视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侗族大歌这样的评价:“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评论区里也满是夸赞声。我其实有点惊讶,对我而言再熟悉和日常不过的歌声,竟能受到大家如此的欢迎。
父亲说,我们侗族没有文字,人们唱着歌,就可以讲述书本也无从记录的民族历史,解开道理也没法摆平的矛盾纠结,随着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侗族大歌的影响力也在变大。那时,尚且年幼的我,还不懂这些话里蕴含的分量和他语气里的珍视。
后来,我加入了村里的侗歌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总书记这次特别关心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我深受鼓舞。这也给了我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希望我们侗族大歌让更多人听见,让全世界看到,侗寨里的年轻人,正带着古老的歌谣奔向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