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记者:贵州应如何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以有效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贵州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姚旻:有效投资本质上是通过结构性优化,实现投资从“量”到“质”的转变。贵州“以有效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要考虑跟贵州发展战略相结合,兼顾经济与民生双重导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与绿色低碳发展。
着眼产业升级的“痛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聚焦“富矿精开”战略,将资金集中投向与资源禀赋深度结合领域。通过产业链延伸及低碳技术应用,形成“投资—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闭环,降低碳排放强度。
聚焦产业升级的“增量点”,投资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大在航空装备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领域投资,培育商用航天、低空产业等未来新兴产业,借力数字经济优势,依托大数据中心布局6G、量子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
夯实产业结构优化“基础面”,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过程的智能化;推动“工业互联网+传统制造”深度融合,在白酒、装备制造领域建立数字孪生工厂;重点在煤炭开采、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化工生产、铝和铁冶炼等领域加快推进数字化装备改造。
加快培育人工智能新动能,促进结构持续优化。培育智算服务、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推动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等细分产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在轮胎、铝业等传统制造业中,推动AI技术实现生产流程优化。在酱香白酒产业、中医药、生态食品、旅游等特色领域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特色产业大模型场景应用。
聚焦民生需求,加大服务业投资。把握好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系,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投资智慧养老与智能家居等产业;聚焦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现代物流、数智服务、国际化外包等高端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