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义、抓手及着力方向

图/文 王彬 罗以洪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立足自身实际,提出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也体现对省情实际的深刻把握和发展战略的科学谋划。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

肩负服务及融入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贵州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肩负着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加快构建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贵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贵州拥有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技术动力。

夯实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迫切需要。贵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优势。通过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促进贵州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国家产业格局注入新活力,夯实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贵州通过推动重点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技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先行示范。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作出的战略指引和殷切嘱托。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是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先行示范。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抓手

大抓产业:聚焦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是实体经济。通过大抓产业,提升贵州在实体经济领域竞争实力,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增强经济韧性。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通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升贵州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区域竞争力,依托自然资源和独特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绿色制造等产业,打造贵州特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区域竞争力。

大抓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落地实施。聚焦新能源电池、大数据、新材料、未来产业等领域,用好“5+3”工作机制狠抓项目化落实,持续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强化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抓招商:吸引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引进优质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效应。推动区域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贵州与东部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开放平台,增强发展活力,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一批产业园区、创新中心、国际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着力方向

主攻工业: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高端制造业,依托贵州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制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发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全力打造全国算力高地,支持现有数据中心做大做强做优,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试点工作,推进算电协同、算网协同,创新算力券政策,推动算力产业提质量、上规模。推进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发展数据标注、算力服务、数据应用、数据技术等数据产业,推动大数据在旅游、政务、金融、医疗等领域应用。发展数字技术产业,“一企一策”挖掘支持本地大数据核心技术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发展前沿技术,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上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行业大模型发展行动,在“8+4”等重点行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提升旅游业质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系统性提升“黄小西吃晚饭”景区品质,继续支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发贵州特色山地运动、康养度假、文化体验等高端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白酒、文化、工业、农业、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贵系列”品牌精品,开发一批民族民间工艺品,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

抓好特色农业: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茶叶、辣椒、食用菌、肉牛、刺梨等特色农产品,培育发展魔芋、蚕桑、薏仁米等潜力产业,打造一批“贵”字号农业品牌精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生态种植和有机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支撑体系。依托贵州交通枢纽优势,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加快贵阳、遵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支持乌江、珠江航运畅通及能级提升,积极推广铁路货运,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培育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数智赋能、检验检测、咨询服务、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等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 2025-03-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7130.html 1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义、抓手及着力方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