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李冬莲 肖路平

近年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战略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质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系统协调联动推进现代化的工业体系、现代化的农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贵州将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紧贴国家战略,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围绕“六大产业基地”,锚定“3533”重点产业集群奋斗目标,强力推进“富矿精开”,巩固提升现代能源、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白酒等优势产业,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健康医药等特色轻工业,滚动实施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建成投产26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工业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2024年,“六大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8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上年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2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7%;工业投资增长11.3%,工业投资占比达到34.1%,为近10年最高水平。召开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延链强链、耦合发展,一批产业链耦合性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达3300亿元。深入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现代能源产业做大做强,调度原煤产量1.68亿吨,为“十四五”以来最高,新增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477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突破9200万千瓦。加快推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新增优质白酒产能5万千升,白酒产业完成产值1600亿元。

加快建设“接二连三”的现代化农业体系。贵州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做优特色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农业基础更加稳固。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09.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迈入了5000亿的新台阶。深入实施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油料产能提升等“六大工程”,抓住良种核心,用好良法手段,配好良机支撑,打好良田基础。2024年,新增耕地7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52.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4157万亩、产量1146.11万吨,粮食总产量实现“五连增”,油料产量116.25万吨、增长4.8%。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茶叶、辣椒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农业优品种、提品质、强品牌。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分层级布局加工业,用好直播销售等方式,同时加快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服务业等多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为农业增产增值奠定基础。2024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

加快建设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现代旅游业体系。贵州将旅游产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依托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不断强化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一流旅游城市“两大支撑”,持续推进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开发新场景、打造新产品、满足新需求,旅游市场实现复苏,旅游发展态势欣欣向荣。2024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分别增长10.4%、13.3%、81.8%。“黄小西吃晚饭”等重点旅游景区不断提质增效,万峰林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10个。推动体旅、酒旅等融合发展,“村超”助推榕江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90亿元,“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打造美酒美食街区5条,酒旅融合景区达到21家。大力培育“支支串飞”“小车小团”新业态,推出“干支联动”“支支串飞”航线组合14条,旅客运输总量增长6.4%。

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贵州将现代化的服务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出台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措施,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特色鲜明、优质高效、开放包容的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12597.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9%。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贵州省服务“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提升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六大产业基地”的服务支撑能力。2024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突破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4.8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制造业中长期、普惠小微增速分别达17.6%、17.2%,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大力推动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2024年,新增投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站412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801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9141户,“健康敲门行动”服务失能老年人12.15万人。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建设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25家,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个以上。

加快构建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贵州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2024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1%。加快发展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持续推进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10家企业进入国产大飞机供应链体系,获批建设2个国家重大产业备份项目,100多家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企业集聚,6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航空航天类专业;加快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电动贵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2%,新能源电池产能达38GWh,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万辆;抢抓人工智能机遇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华为盘古等大模型应用推广,全省算力规模超过55Eflops,国产化智能算力全国领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3%,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立足比较优势,探索布局未来产业,着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北斗等产业,未来产业取得新突破。2024年,全省累计培育新型数字成长型企业756家,其中贵阳贵安累计培育700家。

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贵州始终坚持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以“六网会战”为主抓手,出台“千兆黔省、万兆筑城”行动计划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交通、水利、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持续发力,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2024年,开工建设铜仁至吉首铁路,加快威宁、德江机场等项目建设。建成金沙经仁怀至桐梓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开工建设宣威、花滩子大型水库及一批中小型水库,建成骨干水源工程100个、供水管网1.2万公里。启动实施城镇燃气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气源、输气管网、城镇燃气管网建设,更新改造老旧城镇燃气管道478公里,新建天然气管道230公里,新增7个开发区实现管道供气。招引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数据中心落地建设,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达48个。新建5G基站3.01万个,基本实现全省4G/5G网络全覆盖。全面部署10G-PON端口建设,10G-PON端口累计达到78.7万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15.7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5.33万Gbps。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2025-03-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7129.html 1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