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连湖西红柿俏销在云端

“大家好!我是连湖好物推荐官曹世慧,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连湖西红柿……”

日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邵岗镇连湖农场种植户马鑫的温棚内,阳光透过卷帘洒进温棚,照在西红柿上,颜色从浅粉到正红,格外诱人。此时,马鑫正和连湖社区居委会主任曹世慧在垄间穿梭,忙碌地拍摄新一期“连湖好物分享”的短视频。

曹世慧随手摘下一颗成熟的西红柿,轻轻掰开,果肉沙瓤粉糯,汁水四溢。马鑫接过话茬,用原汁原味的乡音土话说道:“我们家的西红柿皮薄汁多,酸甜可口,真的非常好吃!”

今年38岁的马鑫,种植设施温棚蔬菜已有12年。2013年,他拿出全部的11万元积蓄,购买了3栋土棚种植芹菜。由于没有销路,辛苦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每当刮风下雪,他总是心惊胆战。土棚上的草帘子在狂风中摇摇欲坠,有时甚至被吹得七零八落,马鑫也只能冒着风雪去修补,双手冻得通红。

虽然日子艰难,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得知脚下这片土地曾是黄河古河道形成的牛轭湖,拥有灌淤砂质土壤,富含硒和有机质,是最适宜西红柿生长的酸碱环境,种出来的西红柿沙瓤粉糯、营养丰富,糖度可达6.5以上,是周边区域西红柿的1.5倍。于是,马鑫另谋种植方向,使用连湖农场双丰蔬菜公司筛选出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品种,积极参加种植技术培训,还在网络上自学种植技巧。就这样,靠着种植连湖西红柿,马鑫种出了“红火”好日子。

这几天,马鑫温棚里的头茬西红柿刚一上市,短短几天内1000公斤西红柿被抢购一空,收入达到1.2万元。

“以前,我只能等着游客上门采摘,或者靠商贩卖个好价钱。现在,靠网络短视频我们的西红柿不仅‘不愁卖’,还‘卖得好’。”马鑫说,如此一来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让连湖西红柿的名声传得更远,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网络下单“一键到达”。

去年,靠着温棚里的西红柿,马鑫挣了8万元。他把三栋老棚全部翻新,换成结实耐用的钢架大棚,家里的房子也重新装修一番,添置了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大屏幕电视……里里外外都焕然一新。

马鑫的故事,只是这片土地上无数奋斗者的一个缩影。据曹世慧介绍,连湖农场现有设施温棚1200栋、标准化新型日光温棚20栋、工厂化育苗中心1座,带动辐射农场及周边2000亩设施西红柿种植基地发展,带动1000余名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连湖农场年可繁育各类蔬菜种苗1000万株,年产优质西红柿约5000吨,销售以区内银川、吴忠市县为主,同时还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年带动场域内设施蔬菜收入增加500万元以上。”曹世慧说。

在这里,每一颗西红柿都承载着希望,每一个温棚都孕育着梦想。站在温棚里,马鑫望着满棚的西红柿笑着说:“收入多了,日子更有奔头了。周围邻居都买了小汽车,我也要再努努力,买辆车,带着家人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宁夏日报记者 李霞霞 彭斌)

--> 2025-03-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7123.html 1 连湖西红柿俏销在云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