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种下油茶树喜收“软黄金”

茶油,又被称为“软黄金”,营养价值高、价格也高。来到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如果村民请你喝茶油,不要惊讶,那是当地最高的待客之道。

2月25日,在衡南县云集街道普贤村村民唐华秋家,记者享受了一回贵客待遇。餐厅里,旋转桌上刚出锅的湘菜腾着香气。

“饭前喝一杯茶油,对肠胃好,养生又养颜!”唐华秋热情地招呼着,给每位客人递了一小瓶油。

在湖南不少地方,主人总会给客人递上一杯米酒、擂茶。但喝油,还是第一次见。

众人尝了一口,觉得油而不腻,苦后回甘。“茶油营养价值高,是我们自己种的。”唐华秋自豪地介绍。七八厘米高的小瓶子里,装的鲜榨茶油,虽然容量只有10毫升,但是售价高达20多元。

“我们不但吃上了‘油茶菜’,还住上了‘油茶房’,开上了‘油茶车’。”唐华秋说,自家这栋新楼房就是去年建的,一楼开农家乐,二楼家人住宿。大厅内,新中式家具整齐摆放,案桌上花瓶里插着雪柳、蝴蝶兰等,典雅尽显主人家的品位。

湖南是中国最大的油茶产区,全省多地盛产油茶,其中衡南县油茶产业年产值超40亿元。但是有着油茶种植传统的普贤村,真正让油茶变值钱,还是近几年的事。

油茶树苗移栽后需要等待3至5年才开花结果,6至8年才进入丰产期,投入产出周期长。传统种植和管护方式收益低、风险大,因此普贤村祖祖辈辈种油茶,也只是守着“金矿”,却挖不到金子。

2021年,在外打拼的唐华秋返乡创业,种了100亩油茶。他带领村民们改变以往“零、散、乱”的小家小户种植模式,推动油茶规模化种植。同时,与国家龙头企业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通过“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统一种苗、管理、加工销售、品牌运营等,带领村民共同做大油茶产业规模。

看得见的好日子,说不尽的感恩情。2024年全国两会闭幕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湖南省,开启了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调研。他提到要“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唐华秋感受最为深切。“以前都是荒山,如今寸土寸金,都按统一规划种上了油茶。”唐华秋说,村里已种植油茶5000余亩,其中2000多亩已进入丰产期。在专业农技员的细心呵护下,丰产期每亩油茶可产鲜果近1000公斤。按照每公斤3元的鲜果收购价,亩产值近3000元。

细看,油茶林间好像长了不少草,颜色枯黄,细长如须,倒伏在地。“这可不是草,是宝贝呢!”唐华秋说,油茶喜阳,种植间距要大。为了提高效益,村民们在林间套种中药材、蔬菜、油菜等,一地多收。眼前形似枯草的植物,是去年种下的中药材知母,明后年可采收,预计亩产值达3000元。

几年时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延伸至油茶林深处。这是2024年当地政府和普贤村集体经济共同出资修建,长5.6公里,总投入460万元,其中村集体出资100多万元。

“以前,别说挣钱,不负债都是不错的!”唐华秋说,2021年,村集体收入只有5万元,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0多万元。随着油茶进入丰产期,加上中药材的收入,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百万元。

油茶种好了,村民返乡了。油茶林间,散发着泥土芳香,时而传来村民劳作时的笑语声。山野葱郁,红壤湿润,春日的油茶发出嫩绿的新芽,生机勃勃的是油茶林,更是小村庄。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盼盼 邹尚奇 郭宇轩)

--> 2025-03-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7120.html 1 种下油茶树喜收“软黄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