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广 通讯员 周忠能 欧圣兵
眼下,正值春耕关键时期,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正抢抓农时开展机械化育秧,按下春耕生产“快进键”。
“这些密的地方稍微调少一点,保证有两三颗即可,缺窝的地方也要调,保证至少有一颗……”在中和镇水稻育秧车间,农技专家正在指导工人精准调控秧苗密度,为育秧工作提供全程技术保障,确保秧苗质量达标。
车间里,育秧底土通过自动化机器输送至播种机,在系统的精准操作下,秧盘、覆土、稻种等一系列播种流程高效完成。标准化秧盘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输出,为后续移栽作准备。
“今年钵体育秧不仅面向县内,还开展跨区域育秧,如重庆、云南、广西等,目前已接到2.5万亩左右的订单。”中和镇水稻育秧生产车间负责人石洪涛说。
与传统的育秧方式相比,水稻钵体育秧技术优势明显。通过钵苗播种机将种子均匀播撒在钵苗盘中,补苗率下降12%,且具有无植伤、立苗快、产量高等特点,能够大幅度降低种植成本,培育出的秧苗也更优质,移栽效率显著提升。随着春耕生产进入关键期,订单量大幅增长,智能化育秧生产线开足马力,日均产能可达3000亩,为各地春耕提供了强有力的种苗保障。
机械化育秧不仅提升了效率,还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一个月工资正常是5000元,忙的话能拿到六七千元,干得很开心。”务工群众石国帮说。
近年来,三都自治县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锚定“稳面积、提单产”目标持续发力,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坚定农户种植信心;积极推广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并同步做好农民培训、技术服务、产销对接、品牌打造等服务工作,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都自治县今年计划种植水稻16.84万亩,通过推广钵体育秧、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以及耕、种、管、收社会化服务等举措,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我们还组建技术服务队伍,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力争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实现增产增收。”三都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罗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