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首钢水钢研发新技术实现降本增效

以技术之手打好“铁算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尚宇杰

暗红黏稠的钢水在转炉中翻涌,1600℃的金红液面不断炸裂飞星,2月15日,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钢轧事业部作业区生产线上,炉火正旺。

“我们已经全线使用微合金化与第二相协同强化高强度抗震钢筋生产关键技术。”顺着钢轧事业部经营管理室主任杨龙飞手指的方向,蒸汽的氤氲中,火红的“赤龙”正喷涌而出。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钢结构行业迎来较大发展空间,随着新国标GB/T1499.2-2018的实施,高强度抗震钢筋呈现出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利润下降的趋势,“优化钢筋成分和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我们研发部门的课题。”

“金算盘,银算盘,得先打好咱这个‘铁算盘’。”如何打好“铁算盘”,4种微合金成分体系揭开了“谜底”:成分实惠可替,降本增效有谱。

一直以来,原材料单合金钒的运用让炼钢处于极大的被动状态:“价格时高时低,极不稳定,炼钢合金成本约380元/吨钢。”杨龙飞一边感叹一边算起降本账。

团队通过优化高强度抗震钢筋微合金成本体系,设计出Nb-V、V-低Nb、低V-高Nb、V-Nb-微Ti4种微合金成分体系,实现了多路径可转换的微合金化成分设计理念。“以前是没得选,现在可以选4种。运用新技术后,HRB500E合金成本降低至290.65元/吨钢。”

“但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杨龙飞回忆,每一次取样分析,都需要现场工作人员与化验部门的配合,团队在作业区一待就是二三十个小时,“有时候化验部门下班了我们就自己去化验,大半年的研发历程,团队多了不少自学成才的‘化验师傅’。”

8个作业区、5个科室、几十号人大半年的奋力协作,不仅攻克了高强度抗震钢筋高强屈比的关键技术难题,还解决了屈服平台较小和强韧性低的难题,“现在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我们的微合金化与第二相协同强化高强度抗震钢筋生产关键技术也获得2024年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通过多材料协同应用打破传统单一原料依赖,这一突破不仅助力企业应对新国标的高标准要求,更推动水钢从传统粗放型生产向高附加值、低碳化方向发展。

如今,首钢水钢的高强度抗震钢筋产品已大批量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包括川藏铁路和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等。

--> 2025-02-26 首钢水钢研发新技术实现降本增效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6698.html 1 以技术之手打好“铁算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