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迎着春风再出发

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二期项目铝水下线,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了新成效、进入新阶段。

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雨水刚过,春寒料峭。2月20日,六盘水市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四天的会期,像一扇窗,倾听基层声音;如一支笔,勾勒时代画卷。

2024年,六盘水市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发展质量有效提升,改革创新赋能增势,发展成效可感可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六盘水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六盘水市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汇聚起共谋发展的力量,激荡着破浪前行的决心,迎着春风乘势上,满怀信心再出发。

夯实稳的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0.59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提高6.2个百分点;原煤产量达8002万吨、增长5.3%……2024年,六盘水经济发展步伐稳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六盘水将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突出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六盘水系统部署了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发挥优势聚焦重点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释放新型城镇化发展潜力,全力建设美丽六盘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防风险、促发展”,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8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稳中求进的“施工图”。

“为下一步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六盘水市人大代表,水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帅表示,信心更强了、底气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六盘水市政协委员、六枝特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兰跃文认为,持续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山地农机推广、强化品种改良等,能有效提升农产品产出能力,“我们将强化推进肉牛、生猪、猕猴桃、刺梨、茶叶等特色种养业的提质增效,加快‘六枝六味’区域公共品牌建立和推广,做强做优农村产业。”

激发进的动能

激活新动能,方能稳中求进。当前,六盘水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具有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强劲韧性,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广阔机遇,同时也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

如何做大做强煤电产业,六盘水市政协委员、市能源局(市煤炭局)副局长李毅说,要扩大“产”的总量,提升“洗”的比例,完善“储”的能力,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抓产业、主抓工业,六盘水正当其时。该市将围绕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促进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

“我们要继续壮大铝产业集群,推动铝产业提质增效。”六盘水市人大代表、双元铝厂电解分厂技术副厂长赵正勇说,水城经济开发区的铝产业从无到有,实现了三次跨越发展。目前产业链上已聚集52家企业60个项目,2024年铝及铝加工工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

文旅产业也是六盘水的发展亮点。2024年,六盘水被评为“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城市”,蝉联全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排行榜首,从“夏季首选”迈向“四季皆宜”,升级推出彝族火把季、马拉松赛季,积极培育“支支串飞”“小车小团”新业态,接待过夜游客614.4万人次、增长8.88%。

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发展之源,备受关注。六盘水市人大代表、钟山区南开乡乡长杨能说:“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就业引导和支持,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帮助居民找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要改善乡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水平,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就业。”

2024年,六盘水在民生领域成绩显著。“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集中整治扎实推进,新增筹措26.35亿元办实事惠民生,城镇新增就业6.26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19所、新增学位15340个,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548个。

六盘水市政协委员、水城区就业局局长伍蕊认为,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经线”,农民工就是就业的“纬线”,“经纬线”织牢,整体就业形势才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首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政策落实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壮大经营主体,挖掘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六盘水将全面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只争朝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六盘水篇章。

--> 2025-02-2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6697.html 1 迎着春风再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