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彭飞 摄影报道
2月24日,位于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大坪工业园区的务川康鸿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压边、上胶、缝线、收口……300多名工人在各自生产线上忙个不停,一个个成品足球从生产线源源不断地“滚”向全球市场。
“当初选择回乡发展足球产业,做对了。”公司负责人田太强说,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效益很好,订单已从年初排到年尾,生产的足球销往巴西、波兰、土耳其等国。
近年来,务川自治县立足自身特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球类产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田太强是土生土长的务川人,年轻时随打工浪潮先后在广东、浙江等地打拼。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足球生产,一干就是20多年。
“我从卸货工干到技术工,从普通工人干到技术骨干,熟悉足球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大量行业人脉。”田太强说。
2017年,在务川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下,田太强带着50余万创业资金及成熟的技术回到家乡,创办了务川康鸿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不同类型的足球、排球和篮球。
康鸿体育的落地,让务川球类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康鸿体育的快速发展,也让务川找到了打造球类生产这一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于是,县委、县政府把大坪工业园区定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球类产业。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借助东西部协作和省市相关部门资源平台,主动帮助企业不断拓宽球类产品市场。
系列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犹如一阵东风,又为园区引来贵州迪克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共赢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遵义市双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贵州丰旭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4家球类企业。
各企业入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生产、质检、销售等方面比学赶超,不断提升球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巡视完车间的生产情况,田太强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继续拟定公司2025年的发展计划。
“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的作用,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这是田太强的原则。
2018年被授予遵义市就业扶贫示范企业;
2022年被评选为粤黔协作“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和贵州省级就业帮扶先进车间;
2024年5月代表务川球类企业参加第41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
一连串的殊荣,是康鸿体育的本事,是公司的业绩,也是务川球类产业发展的缩影。
如今,务川有球类生产企业5家,主要生产足球、排球、篮球、橄榄球等球类产品,年产量达1000万个,年综合产值近亿元。
球类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推动了体育、文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在务川,各种球类协会、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众多人才前来创业和发展。
近两年来,务川举办全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务川选拔赛、8县区足球邀请赛等各类赛事580余场次,举办推广活动5场次,吸引观众数十万人次。
这些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球队和球迷前来参赛、观赛的同时,带动了务川的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零”到“亿”,一个新兴产业在务川拔节生长。
做完笔头的事,田太强没休息,又开始盘算接下来的接待工作。当天,会有一家欧洲企业来洽谈足球采购事宜。
“新客户是波兰的老顾客推荐的,这是市场给出的最好的回馈。”田太强说,下一步公司将升级生产设备、提高员工技术、打造品牌IP,重点扩展中高端市场,力求实现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