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毕节市赫章县平山林下天麻种植基地工人正在分拣天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摄

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森林公园万亩林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乌蒙山麓,碧水蜿蜒;草海湖畔,群鸟翩跹。

毕节,这片曾因“苦甲天下”闻名的土地,如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以破茧之姿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截至2024年,毕节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30亿元,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7.75%。数据的背后,是曾经的生态脆弱之地向绿色发展样板区迈进的坚实步伐。

高原风起处,绿能正当时。贵州屋脊韭菜坪的山脊上,数百台“大风车”迎风转动,成为乌蒙高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华能韭菜坪风电场负责人李瑶瑶介绍,单台风机年发电量约330万度,可满足千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通过科技项目、技术改造和职工创新成果的持续积累,毕节风电产业已形成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样引人注目。黔西市经济开发区内,黔希化工乙二醇厂的中央控制室大屏实时监测生产流程,这个“智慧大脑”通过数据预警确保高效稳定运行。

2024年,乙二醇产量同比增加1.76万吨,营收增幅超31%,年产值逼近14亿元。作为贵州现代化工业转型代表,黔希化工以煤炭资源为依托,通过延伸产业链、推进绿色工艺,实现从传统煤化工向新型煤化工的跨越。

在工业向绿转型的同时,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正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赫章县平山镇万亩林下天麻种植基地内,一袋袋天麻装车发往全国。云南收购商郑真树说:“品质好,市场供不应求。”

作为毕节天麻主产区,赫章县整合资金超亿元发展天麻产业,年产量突破2万吨,综合产值达12亿元,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石漠化严重的纳雍县,村民罗占山则在管护年初种下的树苗。他期盼这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让绿意布满山间,彻底告别雨水夹带黄泥堵塞河道的景象。

如何让石头缝里“长”出致富产业?2024年,皂角、刺梨等特色林业改造16.5万亩,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5家,生态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市的金钥匙。

创新机制则为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一张碳票,让赫章县海雀村的青山变成“银行”。2022年,该村完成首笔林业碳票交易,碳减排量2620吨,成交价14.41万元。

这个曾因“海拔二千三,收入三十三”闻名的村庄,在文朝荣老支书带领下,植树造林30多年,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提升至77.2%。如今,依托“基地+合作社+民宿主”模式,海雀村办起民宿和农家乐,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两万元。

此外,毕节市还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行动方案》,成立绿汇碳资源开发运营公司,累计颁发6张林业碳票,完成碳减排量交易3408吨。

从“苦甲天下”到“绿富同兴”,毕节用实践诠释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 2025-02-2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6638.html 1 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