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发现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未来科学家”

“中学生英才计划”燃梦燎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邹林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希望。

2月22日,由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教育厅主办实施的2025年贵州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启动仪式暨师生见面会在贵阳举行,来自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的55名中学生将在科研院校专家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据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泳滨介绍,“中学生英才计划”设立化学、物理、生物、计算机、数学五学科,希望通过计划的实施,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为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后备力量。

为全力保障英才培养,“中学生英才计划”建立高水平导师队伍。省科协精心挑选了38位专家担任导师,他们来自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省级学会,都是本领域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学术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均达到先进水平。

培养期间,导师会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培育他们的科学家潜质。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训对个性化培养进行初步构思。他根据高中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平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寒暑假让学生参观并参与到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计划中,指导学生着眼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

“经过沟通了解,学生爱好音乐,结合所选择的物理学科,我们拟开展一个涉及声学、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通过计算机和手机判断识别说话者的身高、体重乃至性格等情况。”贵州理工学院理学院副院长张世功说。

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中学生英才计划”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科研过程,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我们培养方案的第一课就是‘情景兴趣课’,根据学生关注点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生研究计划、学习内容。”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所长乙天慈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希望通过培养方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个层次目的。

因材施教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体验到开展科学研究的乐趣,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

“我对新型材料的应用十分感兴趣,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希望通过这次的培养机会,借助大学实验室的设备和平台进行试验探索。”铜仁一中学生曹诗雨说。

“我和导师李娟教授沟通了新型连接材料的研发、不同材料的连接机理,以及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基本知识。”贵阳一中丘成桐少年班学生张萸文说,“我将在老师指导下学习规范的实验方法和科研思维、尝试参与具体的研究项目、开展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真正了解学科发展。”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就“中学生英才计划”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什么?入选的学生和导师如何产生?针对这些关注,记者采访了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泳滨。

记者:“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什么?

答:“中学生英才计划”是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目的是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专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推动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

2025年贵州省“中学生英才计划”由省科协、省教育厅共同实施,培养周期为一年。

记者:省科协作为实施贵州省“中学生英才计划”主要成员单位,谈谈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有什么可以创新举措或者是新经验。

答:今年的工作是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了实施学校的覆盖范围,从只在贵阳市进行选拔学生扩大到了面向遵义市、铜仁市;培养单位也更加多元化,不限于高校,还新增了科研院所和相关省级学会,高校的数量也有增加,让参加计划的导师队伍的力量不断壮大;实施中学和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促进培养模式、培养机制更加优化。

记者:此次入选的导师和学生是怎样产生的,并介绍一下选拔培养的导向。

答:导师主要由学科领域知名教授、专家担任,导师经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省级管理办公室根据推荐,审核后入选;学生经过中学选拔推荐、市级审核、学科潜质测试、导师面试等环节遴选后入选。

“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原则上以获得教授、研究员职称及本领域领军人才,或获得贵州省教学、科研、科技类相关方面奖励的教学名师和专家为主,同时应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和科研水平,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热心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

学生遴选条件要求对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突出的科技特长,相应学科成绩排名靠前;在各类科技竞赛或活动、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的可优先获得推荐。

记者:“中学生英才计划”可以说是在推动更大范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省科协未来在这方面还有什么工作打算。

答:下一步,将继续在强化思想教育和引领、开展前置培养工作、提升选拔质量、建立高水平导师队伍、推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衔接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中学生英才计划”规模有序扩大,覆盖更多地级市,更好地推动科教资源协同育人。此外,省科协还有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优秀人才、“一人一策”服务顶尖人才、科技创新争先奖举荐表彰优秀人才,与英才计划一起打造省科协“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全方位推动我省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5-02-25 发现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未来科学家”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6605.html 1 “中学生英才计划”燃梦燎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