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花溪河这一段水质堪忧?

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抽检无异常,属于正常沉淀现象

河水交汇处泾渭分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龙 摄影报道

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接到群众反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养牛大沟沿线,长期有一股黄色水流汇入花溪河,下雨天甚至出现“泾渭分明”情况,水质堪忧,希望职能部门及时处理。

记者立即将情况反馈给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分局。接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邀请“天眼问政”栏目以及相关部门组成养牛大沟联合调查组,一同前往现场核实查看。

现场走访:

水流交汇处“泾渭分明”

2月21日14时许,调查组来到反映区域查看。经核实,群众反映的位置位于花二桥下,属于养牛大沟汇入花溪河的入河口位置,相关区域流入花溪河的是附近的雨水、山水等混合水体。同时,在养牛大沟正上方,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循环滚动播放“泾渭分明”原因,以及近期水质监测情况。

记者观察到,养牛大沟汇入花溪河的水质较清,无明显异味,但沟渠内可见泥沙沉淀,呈淡黄色。虽然当天未下雨,在水流交汇处,还是可以看到群众所说的“泾渭分明”情况,既入河口区域流水与右侧花溪河水颜色有差异,并且在入河口周边看到明显的泥沙沉淀情况,水流交汇处能明显看到鱼类活动。

据介绍,养牛大沟发源于花溪区溪北街道办事处石板井村地下溶洞,长约3.6公里,横穿贵州大学西校区后沿甲秀南路延伸至花溪河,于甲秀南路花溪二桥处汇入花溪河。养牛大沟是花溪河沿岸重要的雨水收集沟渠,承担着花溪溪北片区的雨水收集及排洪功能,是花溪河景观用水补水水源之一。

相关部门:

“泾渭分明”属正常现象

“类似反映我局之前接到过多次,为了让群众了解泾渭分明形成的原因,以及定期公示重点区域水质检测情况,我们在养牛大沟上方区域设置了电子屏幕进行滚动说明。”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那么,为什么会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情况,尤其在雨季尤为突出?”记者问。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分局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花溪河上游源头为花溪水库,流域林草丰茂,植被覆盖率高,结合多级堤坝沉淀,河道生态系统优良,因而河水常年清澈。

养牛大沟汇水范围为石板镇、金竹镇等区域,周边有大量耕地,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导致雨水冲刷土壤随消水坑(洞)进入养牛大沟后,会造成水体浑浊(一般5至10天恢复正常),这类情况在雨季尤为常见,因而在养牛大沟与花二桥交汇处,形成了感官异常色差的自然现象。经常年监测,养牛大沟水质良好。

水质检测:

现场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均符合国标

为更好地解释群众关心的问题,养牛大沟联合调查组还邀请贵阳市第二片区环境监测站,前往相关区域进行现场水质检测。

“我们现在使用的叫做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可以对水体的PH值(酸碱度)进行现场检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地表水的PH值正常范围在6至9之间。”

在养牛大沟入河口、养牛大沟与花二桥入河口下游约20米区域,贵阳市第二片区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先后使用专业仪器进行了PH值(酸碱度)现场检测,养牛大沟排水口读数为7.1至7.2之间波动,养牛大沟与花二桥入河口约20米区域读数为7.6至7.7之间波动,均在国家要求范围内。

检测期间,贵阳市第二片区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还对上述两处的水体进行现场采样,待回到实验室后,进一步检测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总磷的相关数据。

2月22日,记者拿到贵阳市第二片区环境监测站(2月21日)监测数据报告单。

数据显示,养牛大沟花二桥(入河口)的PH值7.2、氨氮0.417毫克/升、化学需氧量(COD)12毫克/升、总磷0.15毫克/升,水质达三类。养牛大沟花二桥入河口下游20米处花溪河的PH值7.6、氨氮0.119毫克/升、化学需氧量(COD)毫克/升、总磷0.08毫克/升,水质达二类。

--> 2025-02-24 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抽检无异常,属于正常沉淀现象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6558.html 1 花溪河这一段水质堪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