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李清照的美学典范

■ 李慧

李清照,把东方女性在晚风细雨中的高雅憔悴写到了极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格调,而具有让中国女性文化扬眉吐气的厚度。在民族灾难的前沿,她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金石般坚硬,但这远不是她的全部,她可以悲壮、豪迈,但也可以婉约、深情,我们来欣赏她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美学上的极品,连用叠字而气韵流动顿挫凄绝,字字如泪。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其血写下的。用血写: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著名学者王国维评价李煜“后主之词以血书者也”。我觉得李清照后期之作,是字字血泪,力透纸背。飘零之苦、身世之悲、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种种情感交织,她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么长的叠字9句,令后世多少词家为之倾倒。胡适先生评价“一连用七组叠词,这在填词方面极为罕见”。这些叠词不仅富有音乐美,还极具感染力。欧阳修写“庭院深深深几许”,连用三个“深”已经被赞美得不得了,李清照也曾经讲过,庭院深深深几许用得非常好。

李清照是山东人,有一种北方人的直率,而后南渡,跨在两个文化当中,既保留了北方文化的好处,同时又吸收了南方文化的好处。她吸收了江南文化中的委婉,转到一种慢,一种堆叠,一直到今天,我们听说的北曲和南曲,在个性上是有区别的。北方的秦腔、河南梆子节奏都是快的,而绍兴戏或弹词都是软的、慢的、环绕的,他们是两种不同的美学。

在杭州祭祀花神的庙宇当中,有一副长联,跟李清照的词很像,上联是“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下联是“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全部是叠字句。我当时看了一会儿就想,到处都是好诗。所以诗不见得到书里去读,它就在文化里,就在生活里。江南民间拜花神的庙里的对联是讲花神的情感,是非常南方的情感,是一种寻找,一种徘徊,一种彷徨,一种缠绵、一种眷恋。至于“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戚”,是讲国破家亡,丈夫去世之后,一个孤独女性心情上的茫然感。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有点要暖了,可是天气有时候又会冷,大概在清明前后,“三杯两盏淡酒”,既然很难入睡,干脆喝两杯酒,也许会睡得好些,“怎敌他晚来风急”,本来想睡了,可是忽然风又刮起来。风一刮,所有的树都在呼叫,声音那么凄厉,更睡不着了。“怎敌他”,完全白话,很像无曲的句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古代常常以大雁的北飞或南飞为书信传递的象征,《诗经》里就有这类的表达,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就有“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是讲鸿雁作为书信的代表,雁过是书信走了,也是人走了,这个雁以前来过,是曾经认识的,可是现在走了。她非常孤独,带着生命里所有的繁华和幸福都已过去的感伤。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那些落英堆得满满的一地,女性常常会认为花被摘是被一个男子摘,好像花开是为了一个觉得值得的对象,它的意义在这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就是一个这么黑暗的感觉,一个人在屋里灯也没打开,就在那里喝酒。这个情景,拿过来就是现代诗,和我们今天的新诗没有差别,所以李清照非常了不起。她几乎在晚年已经把文法跟现代的语言连接在一起,胡适称赞她是白话词的巨匠。

“梧枫更兼细雨”,这里又是李后主的典故!这梧桐,来自“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这样的状况,这样的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古典诗词中,“愁”有多种表达。李白在《秋浦歌》里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是形容愁的长度。秦观在《千秋岁》里写道“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是形容愁的面积。李清照在《武陵春·春晚》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形容愁的重量。李清照在《一剪梅》还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形容愁的速度,但最有特色的还是她的“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很像李后主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把所有的愁都概括了,不是具体的愁了,是一种伤心之后的魂断迷醉,是一种生命的超脱,是“天上人间”的升华。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2025-02-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6437.html 1 李清照的美学典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