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早春二月,暖意渐融,黔西南州普安县沉浸在春茶采收的繁忙喜悦之中。全县5.14万亩早春茶园,如绿色的宝藏,在新春之际开启丰收大门,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的蓬勃画卷。
清晨,曙光初照,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苗寨丫口的万亩茶山仿若仙境。晨雾轻柔地笼罩,炊烟袅袅升腾,与漫山遍野乌牛早茶嫩绿的芽尖相互映衬,芽尖上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烁着希望之光,美不胜收。随着晨雾慢慢散去,采茶人脚步轻快地步入茶园,茶乡忙碌的一天就此拉开序幕。
在这片希望的茶园里,来自晴隆马场的采茶人伍竹花熟练地采摘着茶芽:“我们2月5日就赶过来了。天气好的时候,一天能采3斤多。”伍竹花一行10人,受雇于茶园老板,包吃包住,采1公斤茶青可得60元报酬。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普安县成为贵州举足轻重的茶叶产区,而乌牛早茶更是凭借着上市早、口感鲜的显著优势,成为当地茶农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当下,正值春茶采摘的黄金时段,茶山处处都是茶农们忙碌劳作的身影。
镜头一转,来到位于茶源街道的中国早茶交易中心。这里自2月5日开市以来,便人头攒动。
茶农于美带着精心制作的三大袋春茶,满心期待地摆开摊位。很快,来自四川的客商彭帅被茶叶散发的清香吸引而来。于美详细介绍茶叶的品质特色,彭帅依据市场行情谨慎出价。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一袋20公斤的优质春茶成功交易。
交易中心内,众多茶农将新制成的茶叶摆满摊位,各地客商穿梭其中,闻香品鉴、议价选购。热闹非凡的交易场景,成为普安茶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该交易中心是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援建的茶产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占地1043.64平方米,可容纳300多个茶叶交易摊位,场内还配备检测室、洽谈室、品茗室、包装区、物流中心等功能完备的区域,是目前黔西南州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干茶交易市场,已成为普安茶产业走向广阔市场的前沿阵地。
17时许,茶源街道上的茶青交易市场同样热火朝天,贵州集利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卢洪美忙碌其中,茶农梁龙英拿着一天的劳动成果前来售卖。
“老板,您看看我这个茶青能给多少钱一斤?”梁龙英打开袋子展示。
卢洪美仔细查看后说道:“这个叶子有点散开,只能给75元一斤。”梁龙英爽快答应。茶青称重3斤2两,卢洪美迅速掏出240元现金递给她。
卢洪美说:“今天冷,采茶人少,收的茶青也少。天晴时,1天能收1000多公斤,得付出去一二十万元现金。”作为当地茶农和茶企的关键交易纽带,每年春茶上市季,茶青交易市场都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见证着茶农辛勤劳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
夜幕笼罩,云翔茶厂内灯火通明,30台炒茶机高速运转,奏响春茶赶制的激昂乐章。负责人陈昌云介绍,家人白天忙着收购茶青,他则负责夜间加工。尽管近期气温较低,采茶人数减少,茶青收购量有所下滑,但这一季已累计收购1500多公斤茶青,制成400多公斤干茶,且次日便能售罄,早春茶供不应求的态势尽显。
从脱水、压扁到脱毛、烘炒,再到提香、筛网,历经6道精细工序,23时30分,陈昌云结束了一天疲惫却充实的制茶工作。看着辛劳制成的春茶,他虽满脸倦容,却难掩笑意与成就感。
陈昌云深知,春茶生产品质至上,唯有从采摘源头到加工各环节严格把控,才能让茶叶身价倍增。在春茶采收的旺季,茶农们辛勤采摘茶青,茶企开足马力生产,双方互利共赢,为普安茶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据了解,普安县茶园总面积达18.3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其中早春茶园面积5.14万亩。自1月1日早春茶开采以来,截至2月13日,干茶产量达331.2吨,产值3.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