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正月十五元宵节,黔西南州普安县新店镇细汆村天气依旧寒冷。
清晨,天还未亮透,付习志便匆匆起身,穿上蓝色工作服,戴着红色安全帽,挎着工具包,沿着电线杆逐一查看。
突然,前方传来急切的招呼声:“小付,小付,正准备打你电话呢。”村民谭福飞一脸焦急:“我家的电线突然脱了,大过年的太不方便了。”
来到谭福飞家中,付习志从随身工具包里熟练地掏出工具开始检查线路,不一会儿就将脱落的电线重新接好,屋里瞬间亮堂起来。
付习志今年42岁,是普安县供电局派驻细汆村的驻村干部,从2019年驻村至今,这样的清晨早已成为他每天工作的常态。
驻村5年,付习志不仅担任村里的电力“定海神针”,还兼任中心组和泥拉界组两个村民小组的网格员工作。
2020年,马槽箐组的村民岑国兴家收到一张来自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夫妻俩在为女儿考上大学高兴之余,愁云也随之爬上了脸庞。岑国兴夫妇二人都身患慢性疾病,平日里的医药开销已然让家庭经济捉襟见肘。为了凑齐学费,他们想尽了办法,但是还是不够。
“别着急,我帮你们想办法。”看到夫妇俩满脸的愁容和孩子眼中的期待,付习志承诺。之后,付习志积极帮助岑国兴联系当地民政部门,代其填报材料,最终成功为他们争取到5000元助学金。
这次实打实的帮助,拉近了付习志和村民的关系,对他的态度从最初的客气,逐渐变为亲近与信任。
一次走访中付习志了解到,中心组村民胡明凯因患肺癌,生活比较困难,便主动帮他收集资料、递交申请,争取到3万元扶助金。还积极联系镇相关部门,为胡明凯的妻子冯志琼协调了公益岗位工作。
村里的老人们时常念叨着付习志的好,逢人便讲:“这小付啊,真是个实实在在为咱着想的好人。”“穿蓝衣服那个付习志嘛,我认得,讲理、重感情。”
“驻村就要把工作做实干好,做村民心中最温暖的依靠。”驻村5年多,付习志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