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闵捷 周睿 陈祖嘉
漫山遍野的茶园之中,茶农们穿梭忙碌,指尖翻飞;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奏响工业交响曲,生产线高速运转……春节的热闹余韵尚未散尽,黔西南州普安县各行各业早已抖擞精神,铆足干劲,向着“开门红”全力冲刺,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故事和生动场景令人欢欣鼓舞。
普安发电:黔西南最大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正酣
2月11日,走进中电(普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干净整洁的外部环境映入眼帘。即便进入厂区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高效清洁煤电机组核心区域,也感受不到人们传统印象里火电设施煤灰、粉尘的存在。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个厂区鲜见生产工作人员。直到进入主机控制室,方见十余名工作人员坐在操作台前,通过智能化系统和设备,远程监控电厂各生产流程和设备运行情况,守护万家灯火。
“社会持续需要用电,我们就一直在生产。”普安发电生产技术部经理助理兼热控主管胡忠文笑着说,“春节期间电厂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由于节假日期间工业用电减少,趁这个时候我们对2号机组进行了停运临时检修。全面复工复产后,2号机组已于10日重新并网。”
普安发电是国家电投集团在黔西南区域唯一的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目前在运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高效清洁煤电机组,10万千瓦光伏电站。
按照以往的模式,运行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高效清洁煤电机组需要800至1000人,但通过数字化改造,普安发电煤电机组的总线覆盖率超过84%,在全国同类型电厂自动化程度中排前列,仅通过主机控制室、脱硫控制室、输煤控制室三个控制室就能完成大部分流程操作和监控,大量的巡检工作也交给了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
电厂工作人员目前仅有278人,其中和发电生产相关的技术人员占一半左右,分成5个班组、每天3个班次轮流值守。也就是说,一个班次二三十人,就能把这两座庞然大物运行起来。而这278人,平均年龄仅有33岁。
火电运行如火如荼,另一边,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也蓄势待发。
“我们正在陆续办理各项建设工程复工手续,将于近日全面推进复工建设。”在项目工地上,普安发电副总经理郑彪一边查看各项准备情况,一边详细介绍着新项目推进情况。
普安发电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所规划的百万千瓦清洁能源项目,配套有储能电站、500千伏汇集升压站、(5个)220千伏升压站、(2个)110千伏升压站等,是我省单批次批复指标最大的一体化项目,也是目前从项目批复到开工建设进度最快的项目。截至目前,位于普安县的两个光伏项目——楼下镇12万千瓦光伏项目进度约达98%,新店镇12万千瓦光伏项目进度约达60%。预计今年6月底,光伏项目可实现首次并网,一期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正式投产。
普安发电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笳介绍,近年来,普安发电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绿色发展”为使命,以“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两个联营”为指引,努力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充分发挥了在能源安全保障、能源转型发展和国有资本投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5年,普安发电将围绕推动两台煤电机组清洁高效和可靠性提升等方面,全年计划开展技术改造项目31项,其中环保类项目7项,节能类项目3项,安全类项目19项。”胡笳说。
投产至今,普安发电已累计发电350亿千瓦时,近三年发电量一直位居省内同类型机组前列,其中70%左右供贵州电网调配使用,30%左右保障“黔电送粤”,为区域能源保供、“西电东送”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箱包车间:潮流时尚在这里制造
正月十三,春寒料峭,但位于普安县城区的普金箱包厂生产车间已恢复往日的热火朝天。
生产线上,一个个印着欧莱雅集团旗下高端护肤品牌“修丽可”商标的手提袋,在工人们的作业下快速成型。“我们正在忙着赶制这个价值80万美元的订单,十几天后就要完全交付。”普金箱包厂生产主管邵兴建介绍。
普金箱包厂于去年10月正式投产,目前有50多位工人在岗工作。待全面投产后,这里可容纳约400人就业务工。截至目前,该厂生产产值已超过300万元。
早些年,普安人孔才南下东莞务工,2003年5月,依托多年工作经验,他创办起东莞市才华手袋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手袋生产加工出口业务。2013年,孔才回到故土,于2014年创建普安县才华实业有限公司。
为赋能箱包产业向新而行,才华公司以新促质,将数字化、新能源等融入产品的研发生产中,不断增加产品的“科含量”和“新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除了日常使用的箱包,我们自主研发设计的指纹解锁公文包、随时可充电的背包等多款产品在市场上也广受欢迎。”才华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张倩介绍,公司在广东东莞组建起设计研发团队,在香港成立了专门对接海外订单的分公司,生产用工则放在贵州。
为更好地扩大产能,公司目前已在普安开设了4个工厂,坐落在普安县城旁的普金箱包厂就是其中之一。
自大年初十复工以来,已有超过400人在才华公司各生产线上投入生产。
茶源街道联盟村村民赵林妹坐在工位前,双手翻飞不停。在她的操作下,数片黑白棋盘布料初具雏形。不久后,她手上的这只包就将随着价值百万的订单到达大洋彼岸,出口美国。
“我从2014年开始就在厂里工作了,每个操作岗位都干过。我现在进行的操作叫‘高车’,每完成一件就有三毛八的收入,一天可以做六七百件。”赵林妹说,最多时,自己的月工资超万元。“这里工作离家近,工作压力不大,工厂还包吃,感觉很不错。”
才华公司作为普安当地人开办的企业,对老乡们生产生活方式还多了一份温情和关怀。
“最近正是采茶季,对于部分员工因为忙着料理自家茶园申请延后返岗的情况,我们表示理解和同意。我们还是县里第一家包中餐和晚餐的企业。”在才华公司董事长孔才看来,为大家考虑多一点,大家也能更加踏实地投入工作,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公司还特别照顾残疾群众,“每年残联会向我们进行推荐,只要眼能看、手能动,我们都吸纳就业。”孔才说,公司的残疾人和建档立卡户还享有工资上浮5%的特殊优待政策。现在,公司共有25名残疾员工,工作时间最长的已有9年。
把箱包厂从广东搬回贵州,值不值?
“让更多人就近就地务工增收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降低成本。”孔才认为,做产品的重点是做口碑,刚开始,很多客户不相信在贵州深山里能产出好箱包,但这些年来,凭借远胜竞争对手的高效和高质量,才华公司一步步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2024年,公司内销产值5000万元左右,出口贸易超6000万元。从国内霸王茶姬等品牌推出的时尚联名款到海外大型连锁商超的畅销品,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些代表潮流的物件,都产自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企业。
2025年,马力还未全开,订单就已排至5月底。
“新的一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保持现有节奏的同时,逐步完善普金箱包厂的相关设施,尽快全线投产,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提供更多岗位。”孔才说。
“0”元返岗大巴 “100”分就业助力
“我们是在村里报名的,我和两个儿子一起去广东工作。”
“我和弟弟一起去福建石狮,我去纺织厂里工作,带了家里的腊肉,还有妈妈给我做的布依族衣服。”
…………
2月11日,黔西南州普安县迎来了久违的晴日。早上十点左右,陆续有群众来到普安县客运站,他们带着家乡特产和对新年的期望踏上了开往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免费返岗大巴。
“今天共有303位外出务工人员乘坐返岗大巴。我们从年前就开始筹备返岗务工活动,尽可能给外出务工群众提供服务保障。”该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庞珍介绍,目前已组织了三批次共计1570余人,总人数预计将有2500人左右。
为了让服务更精准,今年普安通过加强春节前返乡劳动力动态监测,建立了返乡人员和外出就业需求“两张清单”,结合实际开展技能培训、现场招聘、岗位推介等活动,积极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同时,该县人社局通过微信、抖音、招聘会、座谈会、入户走访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免费乘高铁、大巴返岗就业的惠民政策,促进群众稳岗就业。
春节前后,普安县白沙乡人社服务中心负责人谭艳萍和同事们舍弃周末休息时间,在集市等人流量多的地方开展岗位推介、免费返岗政策宣传等工作,“过年我们也没有休息,政策宣传、组织报名、资料审核和上报等等,都是要提前做的工作。”谭艳萍说,白沙乡这批乘坐返岗大巴的群众一共17人,后期预计还有百余人参加。
这也是兴中镇人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娟第三次带着镇里的乡亲们乘坐免费大巴返岗,“我们这三批一共组织了67人集中返岗,接下来还会有近百人参加。”杨娟说,结束集中返岗工作后,又将全力投入未返岗人员摸排和就业培训等工作中去。
“直播间的朋友们,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普安县为群众准备的免费务工大巴,这些上车的群众都是之前看到政策后报名参加的,直播间里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继续到村里报名。”
车站里,普安县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这次务工专车出发仪式进行直播。
“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哪些人可以报名?”直播间的观众纷纷向主播咨询相关政策。
“外出务工是普安县劳动力增收的重要支撑。我们扎实有力推进‘六六稳岗就业计划’,坚持外输内拓两手抓,全力扩大就业总量,持续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收入,让群众的生活更有保障、日子越过越好。”该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肖金芳表示,今年以来,普安县还举办了多场“春风送岗”线下春节专场招聘会,邀请了来自厦门、惠州、宁波等地和县内40多家优质企业进场招聘,涵盖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了包括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车间生产等共计1.8万余个岗位,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技能水平求职者的需求,为年后返岗做好铺垫。
据介绍,2024年,普安县以公安部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为契机,组织劳动力外出就业1.35万人,通过“普安红茶技工”“普安龙吟架子工”2个省级劳务品牌带动就业8.25万人次,全县劳动力就业率达96.5%,就业人数稳中有进。
下一步,普安县将持续优化就业服务,全心全意抓严抓实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兜底保障等就业服务工作,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茶叶“鲜”行记:品质把关严格 运输“一路绿灯”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年初,普安县18.3万亩茶园里嫩绿的茶叶传来早春的讯息。趁天晴,不少茶农穿梭在茶树间采摘茶叶。
普安具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地理自然优势条件,土壤富含有机腐殖质,地热资源丰富,有利于茶树早发芽。因此,普安早春茶大面积开采比全国其他地区早20天左右,成为全国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区之一。
为了抢抓这20天的黄金期,普安的早春总是繁忙的。
2月5日,位于普安县茶源街道的中国早茶交易中心正式开市。2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交易中心看到,堆满春茶的小推车来回穿梭,茶农的吆喝声与茶商的问询声不停交错,早春的茶香和交易的喜悦充盈了整个市场。
正午时分,市场内的喧嚣告一段落,但门口的物流还在忙碌,为了让普安早春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户手中,他们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市场门口,“春茶寄顺丰,专人专机送”的横幅非常引人注目。
“专人专机,就是我们将茶叶订单从这里用专车送往贵阳机场,再通过顺丰专机空运至目的地机场,可以实现浙江全省和山东部分区域次日达,其他区域隔日达。”作为已服务普安茶市多年的物流企业,顺丰物流驻点工作人员蔡飞表示,他们2月1日就进驻早茶市场,“截至目前已经接了上千个订单,最重的一单300多公斤。”
京东物流的大货车也已等在路边。“今年是京东参与普安早茶专线运输的第一年,为了保障运输速度,我们开通了浙江和山东专运线路,可以实现浙江次日达和山东隔日达,现在日均可以处理300至400单。”京东物流贵州省区产地产业负责人王磊表示,为了抢抓“开门红”,他们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物料,2024年底就搭建好了运输专线,确保万无一失。
除了热闹的茶市外,各家茶企的生产车间更是忙得热火朝天。
从早茶市场出发,开车20分钟就来到了位于大山中的贵州普安盘江源茶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几十台机器正同时杀青,每台机器一次只杀青15克茶叶。
“我们追求的不是速度和数量,而是品质。”公司董事长罗明刚说,头天制作的茶一早已经全部发走,正在制作的茶要到半夜才能做好,明天一早会有快递公司上门取货,“估计再有十天半个月,就要迎来今年春茶的高峰期了。”
为了制作品质上乘的茶,罗明刚今年特地从浙江松阳请来了当地有名的制茶师傅宋荣财。
宋荣财还从松阳带来了三位制茶师傅,他们在车间里一刻不停地观察每台机器里茶叶的杀青、烘干情况,“我们要时刻关注它的平整度、颜色和颗粒均匀情况”,在宋荣财看来,制茶的每一步都很关键,不能松懈。
2010年,从普安国营茶厂成长起来的罗明刚成立了自己的茶业公司,“从茶厂出来以后也做过其他的,但最终还是觉得应该把茶叶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还可以带动乡亲们就业。”罗明刚承包的茶场面积已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如今的三千余亩。
为了做大做强普安茶品牌,提升茶产业规模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年来普安县先后引进正山堂、浙茶集团、太姥山等知名龙头企业为当地赋能。2024年底,普安县茶园总面积18.3万亩,涉茶市场主体208家,“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罗明刚深知,品质是茶企业是否能够走得长远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发展多大,我们还是要追求高品质,所以我专门邀请了制茶师傅为品质把关。”罗明刚说。
据了解,2024年,普安县实现干茶产量9700.19吨,干茶产值13.28亿元,综合产值达18.08亿元。
截至2月12日,2025年普安春茶已采收茶青1022.8吨,生产加工干茶227.3吨,已销售160余吨;预计2025年完成干茶产量9800吨,综合产值达18.33亿元。
春天的气息,愈发醇厚;普安春茶,愈发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