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汪瑞梁
“老板,来一碗。”一大早,毕节市金沙三品老伙计羊肉粉馆门前便排起长队,店内“嗦”粉声此起彼伏。
金沙羊肉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过去,金沙羊肉粉除了是金沙人早餐首选外,鲜有走出大山。
近年来,金沙县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羊肉粉产业作为“3+6+1”重点产业强县计划的其中一个产业板块,充分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推动羊肉粉产业做大做强,出山出圈。
坚持创新探索
提到金沙羊肉粉,就绕不开龙五爷。
龙五爷叫龙先举,今年64岁。从20岁开始,龙五爷便从父亲手中接过做羊肉粉的衣钵,一干就是44年。金沙羊肉粉有300多年历史。龙五爷羊肉粉是家传,龙五爷是第六代传人。
接过衣钵的龙五爷并没有墨守成规,在传承的基础上改进技艺。2019年,金沙羊肉粉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五爷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金沙羊肉粉有何特点?“清香型。”龙五爷说,金沙羊肉粉的主要原材料金沙黑山羊、湾子辣椒、禹谟酱醋,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沙米粉也是一绝,粗如竹筷,微酸鲜滑;金沙菜籽油香味扑鼻,远近闻名。精选原材料再配以独特的制作工艺,金沙羊肉粉汤鲜味美、浓而不膻、爽口鲜滑。
随着羊肉粉产业不断壮大,困扰随之而来。金沙黑山羊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全县300多家羊肉粉店,每天至少需要200只黑山羊,一个月需要6000多只。而金沙现在的养殖规模,年出栏黑山羊2万余只,只够使用3个月。加上附近县市区养殖的黑山羊,金沙羊肉粉发展需要仍无法被满足。
为了破解羊肉供应难题,龙五爷曾到全国各地考察,寻找和金沙黑山羊品质差不多的替代食材。困扰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品牌。龙五爷认为,金沙羊肉粉急需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引领。因此,龙五爷积极探索,曾先后在浙江、广西等地开了10余家店,以期提高金沙羊肉粉的品牌知名度,但因食材的物流和供应等问题,目前省外店仅剩3家。
近年来,为了产业的发展壮大,以龙五爷为代表的从业者正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创新,这也体现出金沙羊肉粉在代代相传中积淀起的发展韧劲。
“双手”协同发力
在金沙县委、县政府看来,金沙羊肉粉产业大有可为。柳州螺蛳粉做到600多亿元的产值,便是最好的例证。
同时,该县也清醒地看到,金沙羊肉粉仍需在品牌打造、食材保障与供应、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发力。这一切,不仅有市场“这只手”。金沙县政府也积极助推羊肉粉产业发展。
2023年,金沙县将羊肉粉产业纳入全县“3+6+1”重点产业强县计划,制定《金沙县羊肉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立羊肉粉产业链工作组。2024年提出“两个1+N的发展模式”(1袋羊肉粉+N个地标产品、1个中央厨房+N家实体店),并明确由金沙县农旅投集团扛起龙头引领大旗。
金沙县羊肉粉产业逐渐迈上发展快车道。“金沙羊肉粉”区域品牌申报、行业标准制定、服务提升、加工厂建设、产品研发、原材料产业发展等,都在同步推进。
金沙县农旅投集团董事长何欣说,“我们与浙江南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市场‘这只手’,推动金沙羊肉粉勇闯长三角。将来,还要走向全国各地。”
谋划产业布局
围绕羊肉粉产业壮大,产业布局逐渐清晰。“在市场端,我们在浙江杭州的直营羊肉粉店将于3月开业。我们还在浙江金华建中央厨房,计划通过两三年的宣传推广,在长三角开千余家加盟店。”何欣说。
在供应端,金沙县正在申报黑山羊种羊繁育项目,推进种羊繁育研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动黑山羊养殖。油菜种植与加工、辣椒种植、中药材种植也在同步推进。
“在米粉加工方面,和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加工厂加工米粉,一个月可加工9万斤米粉,还能把控米粉质量。”何欣说。
此外,金沙县加快推进线上预制菜研发。目前,羊肉粉预制菜肉包、汤包和辣椒包已研发完成,已推出金沙羊肉粉预制菜正式产品。该县还与江南大学食品研究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以金沙当地传统门店线下羊肉粉为参照,进行工业化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
2024年,金沙县羊肉粉产业产值达1.8亿元。“对于金沙正在搭建的羊肉粉产业版图来说,这才刚起步。未来,产值几十亿元、上百亿元,才是金沙羊肉粉产业发展的目标。”何欣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