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2月12日晚,安顺市普定县体育场人潮涌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铁水冲龙,让慕名而来的观众不虚此行。
当天18时,离展演开始还有两个小时,体育场就已热闹非凡,周边多条道路已实行交通管制。
“人满了,人满了,进不去了。”志愿者们不停地向前来的市民解释。原来,体育场承载量为4000人,超过这一人数将关闭入口。
20时,3条“大龙”出现在体育场内。它们绕着体育场跑道奔跑,拉开了本次铁水冲龙展演的序幕。随后,歌曲、舞蹈、烟花秀等表演,营造出欢快的现场氛围。
20时30分,压轴节目铁水冲龙正式登场。当1500℃的铁水被打向空中,瞬间点亮夜空,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
舞龙队举着3条“大龙”游动在铁花之下,同时大家用烟花爆竹投掷到“大龙”附近,“大龙”则变换各种招式来躲避。这场视觉盛宴持续了半个小时。结束后,不少市民仍觉得意犹未尽。
铁水冲龙是普定人一个深刻的文化记忆。早在清朝,为了欢庆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民间组成舞龙队,形成在每年农历正月耍龙,农历正月十五燃放烟花、爆竹冲龙的民俗。
1939年,普定县原城关镇人廖祝山在烟花冲龙的基础上,启用熔化的铁水冲龙,惊险刺激、奇美无比。自此,铁水冲龙在普定被沿袭下来,逐步发展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至正月十四,大街小巷都要开展爆竹烟花冲龙活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铁水冲龙。2015年,普定铁水冲龙列入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是一项技术活。”铁水队队长吴启全说。他今年70岁,曾经在铁锅厂工作,20岁时便开始参与铁水冲龙。
他介绍,这项技艺有不少讲究,例如铁水的熬制以及火候,铁水抛向天空的力度,以及打击的时机等,“我们在教徒弟时,必须手把手教。”
令吴启全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铁水队伍。目前铁水队共有20余人,其中近一半是年轻人。
28岁的王松,3年前成为铁水队一员。起初,他技术并不成熟,有时还会被铁水烫伤。如今,经过数以万计的练习,他早已变得娴熟。25岁的王超,也是铁水队一员。他从小就喜欢看铁水冲龙,长大后便跟着亲戚学会打铁水的技术。
为了传承非遗铁水冲龙,普定县从2024年起开始组织展演活动。同时,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艺人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让这项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