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勇勇)近日,走进六盘水市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大湾2×660MW低热值(CFB)煤电项目(以下简称大湾低热值煤电项目)建设现场,铲车、吊车、挖掘机等不停运作,运载卡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按照目标计划有序施工。
作为贵州省、六盘水市“十四五”期间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大湾低热值煤电项目主要建设2×660MW低热值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并预留热能转接口。同时,配套建设超过70万千瓦光伏电站和风电场,推进“风光火”多能互补一体化。
项目负责人刘虎介绍,该项目煤源为中煤、煤泥、煤矸石等中低热值煤,设计年耗煤量约233.1万吨,将有效实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尤其是对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等副产品做到“吃干榨净”、充分利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贵州电力保供的重要来源,每年发电约60亿度,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25亿元,年缴纳税费近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