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长在“梯田”上的磷石膏“超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2月12日,在贵州捷众森建材有限公司,一辆大货车载着30余吨建筑石膏粉、石膏自流平等磷石膏建材从厂区驶出,将贵州息烽的磷石膏建材运往云南、湖南、重庆等地市场。

这座全省规模最大、年产50万吨磷石膏粉的生产企业坐落于贵州息烽经开区尹庵产业园,厂区依山而建,高低落差近50米,远看像是一座“梯田工厂”。

7年前,捷众森公司总经理顾潘在拿到这块“梯田”时,这里还不是工厂,而他心里犯着嘀咕:一块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的小地皮,高低落差却有40多米。

“人爬坡费力,车爬坡费油,在山坡上修建材厂,我心中也没底。”顾潘直言。

多日与“梯田”为伴,顾潘发现,地皮虽小,却缩短了各车间之间生产物料运距,用地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落差虽大,但若将生产流程的前中后端清晰划分,原料、生产和产品车间自上而下一字排开,利用高低势能传输物料,可降低大量能耗。

“我们由高到低规划了六个车间,一车间用于贮存磷石膏原料,二至四车间用作磷石膏建材生产,五、六车间则是新产品研发与产品仓库。”

顾潘一边介绍,一边领记者走入位于山坡顶端的磷石膏库房一车间。载着磷石膏粉的叉车在车间内来回运输,灰白色的粉末为后续生产环节提供宝贵原料。

顾潘告诉记者,大部分生产所需的磷石膏原料均来自附近的贵州磷化集团及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产出的工业磷废渣。每消纳处理1吨废渣,磷石膏产出企业需向捷众森公司支付约30元的处理费用,而运入原料库的废渣,将在这里蝶变成建材原料。

下行数十米,记者走入二车间,磷石膏粉在高速运转的智能化生产线上,完成煅烧、烘干、冷却、均化,再到搅拌、切断、分拣、码装,最终变成一袋袋绿色磷石膏建材。

捷众森公司在这个生产车间内建成了年产50万吨建筑石膏粉生产线,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依次走过二至四车间,厂房内所生产的产品各有特点,但殊途同归,均由磷石膏粉制作而成。在五车间旁的产品展厅内,抗压砂浆、高强找平石膏等30余种磷石膏产品悉数排列,宛如一个磷石膏建材“自选超市”。

从业近20年,自2006年开始接触磷石膏建材行业的顾潘对其如数家珍:“我们根据省内外客户不同需求,研发定制了超30种建材产品,单企业的产品种类居全省第一,客户能在这里体验‘一站式’选购磷石膏建材。”

过去一年,捷众森公司共计消纳磷石膏渣约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15万吨,折合2.23万吨标准煤,实现工业产值约1.1亿元。

--> 2025-02-1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5915.html 1 长在“梯田”上的磷石膏“超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