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最粗的直径可达4毫米,最细的仅有0.2毫米。
在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钢丝绳产品。
每天,周家荣都会早早地来到车间,换上那身洗得有些发白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开始一天的工作。
“细致入微、精益求精是每一个钢绳人的座右铭。”他说。
周家荣今年55岁,现为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1987年,周家荣踏入贵州钢绳厂,从成为一名股绳工的那一刻起,便将党员的担当融入对技术的钻研中。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儿,遇到技术难题,不能当逃兵,要像战士一样冲锋在前。”他常说。
从一名学徒成长为国家级工匠,周家荣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周家荣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工位上。他说:“做工匠的,就得有一辈子钻研的恒心。”
30多年来,在钢丝绳生产过程中,周家荣始终保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态度。
“周师傅有一双‘火眼金睛’,凭肉眼就能辨别股绳是否裂缝、变形,用手摸摸股绳,就能知道是否起浪、起棱。”提及周家荣,工友们无不敬佩。
周家荣参与制作的产品被广泛运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等领域,他不仅自身手艺过硬,还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依托“师带徒”培养机制,周家荣先后带了近百名徒弟,且都成长为钢丝绳制造产业中的生力军。
如今,即将退休的周家荣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红色先锋讲师。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周家荣也更忙了,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经常进企业、到社区讲党课。
“咱们在攻克钢丝绳生产技术难题的时候,都是靠着咬牙坚持,不断尝试,才最终取得突破。这和党的奋斗历程是一脉相承的,作为新时代建设者,更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周家荣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