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当谈论一地的经济活力和潜力时,基础设施是重要支撑,也是区域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指标。
近年来,我省在交通、水利、能源,以及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持续发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乘着“新春第一会”的激越鼓点,我省聚焦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速竞跑,加快构建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织就内联外畅的新“黔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抢抓建设正当时。开年以来,黔贵大地交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2月14日,经过三年多艰苦奋战,由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纳晴高速、六安高速部分路段建成通车,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两条高速跨越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安顺市,串联起多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将极大提升区域交通效率,带动沿线产业发展。
1月17日14时20分,花江峡谷上600多米的高空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前一秒还紧张着的现场吊装技术员田红锐,那一刻开心得像个孩子。
那一刻,位于贞丰县和关岭自治县交界处的花江峡谷大桥顺利合龙,刷新了“世界最高桥梁”的纪录。
参与这座大桥建设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合龙那天,和田红锐一样,他们纷纷拿出手机,接通视频,与家人分享喜悦,很多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黄百铁路贵州段第二长隧——大云山隧道年后已全面复工复产,各项建设按下“快进键”。黄百铁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通道的关键路段,建成后将大大缩短贵州、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的入海距离。
…………
从“瓶颈制约”转变为“有力支撑”,“地无三尺平”的贵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省发展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变。
2024年,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乌江三级航道贵州段开工建设,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贵阳轨道交通S1线开通运营……
如今,汽车开到村寨,动车攀上高原,班列从内陆腹地开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内联外畅的新“黔道”已然织就,托举贵州走向开放前沿。
水利能源向新向优逐“绿”行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岩脚面”闻名全省。
这是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的特产。然而,在2018年以前,一到枯水季节,“岩脚面”就会缺水停产。
讲起过去的事,岩脚大畅面业负责人张植富摇了摇头:“好在现在不缺水了,产量也就上来了。我们的面都卖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浙江、福建也有订单。”
岩脚镇是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获益的众多地区之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战略全局、人民福祉。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让“丰水贵州”能够真正地“解渴”和惠民?
我省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水丰难留、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短板不断被填补,一幅山青、水净、民安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省以实施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和增发国债项目建设为抓手,激发水润民生新动能。在山间河畔,一个个水利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2024年,我省完成水利投资331.8亿元,同比增长7.9%,是“十四五”以来水利投入最多、投资最大的一年。这一年,开工建设宣威、花滩子大型水库及一批中小型水库,建成骨干水源工程100个、供水管网1.2万公里……
拉长时间轴,一批批风、光、水、储等能源项目在黔贵大地拔地而起,我省向新向优的能源产业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在思南县大坝场镇一片高耸的山脊上,13台风力发电机组去年底安装完成并网调试,试运行状态良好。这是大坝场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待该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输出1.74亿度清洁电能。
不久前,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项目光伏场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规划装机容量133万千瓦,是目前省内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
初春的盘州市生机盎然,这里正孕育着我省首个大型智能化煤炭储配基地,建成后煤炭储备量可达100万吨,吞吐量300万吨/年。
…………
一个个能源项目的建成投产,彰显着我省在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技术树”上奋力攀登的决心,在多能互补、多业并进上破浪乘风的雄心。
“新基建”开始挑大梁
当交通、水利、能源极大地承载起疾驰向前的高质量发展快车,强化数字、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春天”。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2》火爆出圈。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动画片1900多个宏大的特效镜头中,超40%由贵安超算中心提供渲染算力保障。
不只是动画渲染,在生物医学、天文气象等许多场景都有“贵州算力”的应用。
当下,我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就有48个,算力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是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为支撑贵州大数据产业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贡献了关键力量。特别是我省制定并实施的“千兆黔省、万兆筑城”行动计划,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对新型工业化、东数西算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一项项政策举措相继推出,彰显了贵州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和决心。站在新起点,以“新春第一会”明志,贵州将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贵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