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上海游客张妍计划今年夏天携家人来贵州避暑,已经提前半年开始规划行程。当了解到“AI游贵州”这个智能小程序后,她立马咨询AI规划了9天8晚的自驾线路。
“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万峰林、梵净山……感觉来贵州一次玩不完这么多景点。”张妍一边感叹贵州可以玩的地方太多,一边继续和AI沟通,几个来回后基本有了初步规划。“感觉像有了一个随时可以咨询的旅行规划师,非常方便有效率。”
为游客省下大量查找攻略时间的智能小程序“AI游贵州”于今年初正式上线,由贵州省文旅厅和马蜂窝联合打造,旨在将AI技术融入旅游体验,通过大数据驱动贵州文旅产业革新。一同发布的还有“AI游黔西南”“AI游西江”两个子应用。
日前,“AI游贵州”接入DeepSeek,从大模型到智能体,被业界认为是AI真正走向落地应用的关键一步。在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看来,借助智能体实现高质量信息精准匹配与个性化定制服务,使得旅游产业“资源—服务—客源”的链条重塑。
据马蜂窝数据统计,在省、市级应用中,有三成的游客关心的是景点推荐,行程如何规划是超过一半的游客进入贵州之后最想了解的问题。因此,新上线的“AI游贵州”面对游客更多偏向于承担智能攻略专家和行程规划师的角色。而面向景区的应用“AI游西江”,则主要为游客提供更多具体的消费场景,拉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表示,对于游客来说,行前可凭借智能交互问答快速梳理海量信息,根据个人偏好定制专属行程,提供决策参考;行中能实时获取周边详尽资讯、应对突发状况,确保旅途顺畅无忧;多语言翻译等功能能够为到访贵州的外国游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旅游服务。对管理部门,智能体凭借大数据分析精准勾勒游客画像,为政策制定、资源调配与市场预测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全方位提升旅游管理效能与服务品质,实现游客体验与产业运营双优化。
“智能体将成为文旅内容与服务核心载体,有力推动行业向高效、多元化发展,实现个性化体验的规模化交付。”陈罡说。
近年来,贵州依托大数据产业,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2025年计划打造10个文旅大模型应用场景,率先推出“AI游贵州”便是落地文旅场景应用创新模式。记者从贵州省文旅厅了解到,未来,“AI游贵州”将借助全球游客的大数据,推动旅游行业垂直大模型不断进化,为产业提供更高效的政策支持、更精准的营销推广,推动文旅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