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抓产业,我们为何要学庖丁解牛

(上接第一版)

从“解牛之技”看“产业之道”,不难看出,贵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正是以庖丁解牛的智慧,深化对战略定位、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现代化的工业体系、现代化的农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这六个方面的体系,共同构成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牛”。

笃定谋与动、迎战难与险、拼出进与变,贵州正以一域之实践做好这道“必答题”。

用足比较优势。强力推进“富矿精开”,磷化工、煤化工、铝加工、氟加工、锰加工等拔节起势成果丰;

构建产业生态。落地一个、带动一方、辐射一片,贵阳贵安累计引进注册华为云生态伙伴企业60余家;

强化区域协作。省委大力支持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打造全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

……

坚持干字当头,辛勤的汗水变成沉甸甸的收获。

“六大产业基地”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比达82.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36.7%;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过去一年,贵州以实干实绩证明,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定能成在实处。

“目无全牛”,向新而行,敢于在更大的坐标系中与更强的对手比拼较量,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才能推动各项工作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

如果说,曹冲称象,是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这条“大船”上来定位和谋划;那么,庖丁解牛则是善于从具体的现象中把握客观规律,以有效抓手之“无厚”,入关键环节之“有间”,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实。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进入新常态,今天的党员干部,面临的任务之重、挑战之艰、创新之进前所未有,更呼唤解题破难、善作善成的“庖丁”挺起脊梁、敢于担当。

把心思放在谋实效上,把本事用在出实招上,把力气下在办实事上,更好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人人争当“庖丁”,人人当如“庖丁”。

庖丁解牛并非蛮力切割,而是观察牛的骨骼肌理和生长规律,顺势而为。

庖丁对牛体结构的理解,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实践智慧,启示我们要掌握规律、遵循规律。某些地区、企业,既要聚焦自身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大踏步追赶,也应正视优势和局限,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绝不能盲目追求全产业链。

庖丁的技艺从“目视”到“神遇”,经历了长期实践,最终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庖丁的技艺需长期积累,干部同样需要加速经验沉淀。学习庖丁解牛,就要对所处的行业深入了解、手头的工作了然于胸、掌握的技能运用自如。既深研政策导向、基本规律,也细察前沿趋势、技术走向,加快给“知识仓库”补货、给“能力铺子”进货,到听得见“枪炮声”的地方去攻坚克难,通过把握重心、枢纽和关节,游刃有余地掌握全局和整体,实现内在融合、有效契合、密切配合。

庖丁所用之刀,“十九年若新发于硎”,强调了工具使用需与方法适配,避免低效损耗。

这启发我们当向“精”处用资源,向“深”处壮产业,通过循环经济、零浪费生产减少资源消耗,实现“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齐收”,这样的发展有分量更有力量。

庖丁的专注与创新精神,对应现代产业对“T型人才”(专业深度+跨界视野)的需求。

我有“全牛”,邀天下“庖丁”共解之!

打造没有“围墙”的科研院所,贵州明确要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进一步提高“院士专家贵州行”等活动实效,加快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牢牢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将自身优势与资源精开相结合,有如庖丁般“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带头推动、创新施策、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 2025-02-1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5751.html 1 抓产业,我们为何要学庖丁解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