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绍阳 通讯员 刘永琴 何明珠 朱金花)2月11日,在黔南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毛南非遗工坊,绣娘们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裁剪布料、填充棉花,将毛南族传统土布制作成非遗文创产品——萌蛇。
“以前的土布都是做衣服,现在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做了一些改变和创新,制作花和布艺。同时,我们每年都会做一些十二生肖产品,这些订单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及海外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平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毛南非遗工坊负责人石金莲说,今年共设计了20余种款式的萌蛇玩偶,主要用到扎染技术,里面填充的是棉花、艾草,寓意着巳巳如意。
“缝制的时候,要把棉充紧实,让棉花不要在中间起结,做出来的蛇才能漂漂亮亮的。”绣娘孟瑞霞是土生土长的卡蒲毛南族乡人,从小就特别喜欢手工刺绣。手工刺绣是毛南族妇女的必备绝活,当地像孟瑞霞这样的绣娘不在少数。
依托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悠久的刺绣手工艺,卡蒲乡引进纺织类企业入驻,并为毛南族妇女赠送织布机,将毛南族手工艺与现代元素融合,做好非遗文创产品,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让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绣娘们赶制萌蛇玩偶。 通讯员 刘永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