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融媒体中心 卢永 饶云
春节期间,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沙坝村凭借美丽的景色、独特的民俗以及特色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其中,民俗文化表演“高腔茶灯”,赢得了游客们阵阵喝彩。
“‘高腔茶灯’表演调子悠扬,舞姿灵动,很有当地文化特色。”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李先生,在看完表演后赞叹不已。
“高腔茶灯”属于花灯的一种,表演形式独特,唱腔高亢,配合锣、钹、鼓等敲打乐器和扭腰似的舞姿,再现了古人贩茶的艰辛,以及当时各阶层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社会发展的开放心态。
近年来,沙坝村依托乡村文化基础,以党建为引领,注重“高腔茶灯”传承保护,创新探索“非遗+旅游”模式,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高腔茶灯’的特色就是‘高腔’二字,唱得比较高,越唱得高、越唱得野,就越有劲。”沙坝村第十四代“高腔茶灯”传承人冯修荣说,在表演形式上,“高腔茶灯”有着自己的特色,七字方言似唱非唱,配以锣、钹、鼓等敲打乐器和扭腰似的舞姿,让整个表演诙谐幽默、欢快热闹。“高腔茶灯”整部戏曲全部表演完要10多个小时。
今年55岁的冯修荣,4岁学唱,7岁开始表演,如今掌握了120首“高腔茶灯”曲调。为了把“高腔茶灯”传承下去,冯修荣走访了老一辈的茶灯表演者,用了2年多时间,记录下100多页、近80首“高腔茶灯”唱词,也让“高腔茶灯”首次有了文字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冯修荣等人的努力,“高腔茶灯”2020年被纳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冯修荣还把村里会唱茶灯的人组织起来,带他们到各地参加演出和比赛。渐渐地,“高腔茶灯”的歌声飘出了沙坝村。
“父辈们外出演出时,我时常跟着,由此爱上了‘高腔茶灯’。”22岁的冯小云说,作为村里的年轻人,他希望能学好“高腔茶灯”,并将之传承下去。
如今,该村村民已组建了4支“高腔茶灯”表演队,实现了随时都能舞、随时都能唱。“为了搞好乡村旅游,我们每周都开展3到5场的非遗表演,这样游客既能够观赏田园风光,也能享受到文化盛宴。”沙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