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白春霞
2月6日,位于贵阳市清镇市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6栋教学楼楼顶,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精准捕捉每一缕阳光,与充电设备、智慧管理系统共同构成一座“绿色能源驿站”,整合校园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这是全省首个多能耦合校园绿能综合体建设项目,自落地清镇职教城以来,项目依托校企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技术打造智能终端产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从人工智能设计到新能源发电,形成产业闭环,在打造低碳校园试点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产业人才,实现多方共赢。
“这里既是新能源技术教学的课堂,也是光伏发电的生产基地。”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凯介绍,这一项目不仅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光伏发电系统和智慧能源管理,还为学校优化电力供应方案,平衡峰谷负荷,降低用电成本。
得益于贵州省新能源产业链“链长”企业贵州长通集团先进的并网技术和能耗管理平台,光伏发电可以稳定高效接入学校电网,并对每栋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节能建议,协助学校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细化管理。
“系统会优先使用光伏发电,在用电高峰时段,则会通过储能装置来释放电力,以平衡电网负荷,每年为学校节省30%电能,节约用电成本100万元。”孙凯说。
产教融合助推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打造全省首个多能耦合校园绿能综合体为契机,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相关教学、科研和实训活动,共同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培养一批掌握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订单式”培养让学生“毕业即就业”“出校就上岗”。“在学校,实训室里有真实的生产场景,这有助于我们与社会、市场面对面,并尽快熟悉岗位,实现入职即可上岗。”到企业实习已半年的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系大四学生张习虎说。
目前,学校已有超过100名师生参与到该综合体项目建设和管理中,部分学生已在贵阳、深圳、杭州等地作为中坚力量深度参与企业发展,企业也将国际先进的智造技术和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与学校一起进行训练优化。
今年,学校还将开展风能发电、氢能热电联供、充电配套、电化学储能、人工智能融入智慧校园管理等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体系。
清镇职教城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将全域推广建设多能耦合校园绿能综合体,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推动职教城院校在零碳校园建设、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