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刚
2024年,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稳的态势持续巩固,奋进的步伐坚定有力。
结构调整优化。一是总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增幅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4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占比同比提高明显。分三次产业来看,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但比重延续下降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小幅下降;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协同发力,对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形成有力支撑。三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4年,贵州着力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全年培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39户、“专精特新”企业396户,为全省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产业形稳势好。一是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锚定“3533”目标,全力建设“六大产业基地”,2024年,“六大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投资增长11.3%,对稳增长和调结构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酒烟煤电“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幅,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2%,烟草制品业增长2.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二是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24年,贵州着力做优“一硬一软”两大产业,积极抢占数据训练制高点,加快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保持较快增幅,连续九年位居全国前列;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数据共享开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开放指数省域综合排名中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三;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算力总规模超过55Eflops,智算占比超90%,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8%。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立足比较优势,探索布局未来产业,贵州着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北斗、平台经济等产业,2024年全省累计培育新型数字成长型企业756家,其中贵阳贵安累计培育700家。
内需扩量增效。一是重点行业投资持续增长。在“两重”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实施的有力带动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4.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3.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0%,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37.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2.3%,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消费持续恢复增长。贵州因地制宜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容,消费潜力逐渐释放,主要指标稳中有进。2024年,全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相关商品零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6.1%,连续6个月当月两位数增长;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5%,连续2个月当月两位数增长。三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贵州大力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机制,切实增加就业收入,提升普通居民消费能力。2024年,全省各地累计开展搬迁劳动力培训3.3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2.51万人,比上年增长1.2%;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41万人,为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创造了有利条件;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5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6元,名义增长7.0%。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文系省社科规划课题〔19GZYB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