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提升易地搬迁社区治理水平

吴军民 徐贺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社区是群众感知基层治理效能的“神经末梢”,易地搬迁社区应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制度优势,大力提升易地搬迁社区治理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社区文化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易地搬迁社区的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志愿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挖掘和利用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比如,推广建立党的组织架构、社区公共服务清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清单、社区党组织建设清单,通过积分超市、积分银行、评优活动激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通过“睦邻文化”“乡愁菜园”“春风小院”等项目活动,尊重和延续居民的乡土情怀。

坚持服务导向,增强整体治理效能。着力加强教育、健康、法律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强化弱势群体帮扶,形成以关爱“一老一小”群体为主的基层治理机制。比如,设立“益童乐园”“儿童驿站”“四点半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健康卫生教育以及心理支持和日常看护服务;建立健全社区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全覆盖,组织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开展上门送医服务;优化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将自治、法治、德治与物防、人防、技防等数字化技术相融合,提升社区整体性治理效能。

坚持民生为本,促进高质量就业。依托社区零工驿站、零工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提高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为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搭建供需平台,拓展职业指导、创业指导、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多渠道开展易地搬迁灵活就业人员求职招聘对接服务。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协会与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桥梁优势,为从业者提升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思路。深化就业岗位与薪酬水平的调研分析和前瞻性研探,动态编制并及时发布市场急需紧缺的职业清单及未来就业趋势指南。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机制,推动一站式联合调解中心与“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相融合,做好各类调解衔接联动工作,合力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

深化“五社联动”机制,强化全要素支持。在制度平台上,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建设好党群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卫生室等服务阵地,打造规范化社区阵地平台。在服务内容上,以“一老一小一困”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社区社工、网格员、楼栋长、村(居)民小组长等基层志愿服务力量,完善“群众点单—社工室派单—‘五社’联动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机制和“线上+线下”双轨循环服务机制,链接各类资源、延伸社区服务。在支撑体系上,加强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倾斜、项目上覆盖,通过领导包保、单位结对、社区联扶“双包保+结对联扶”方式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建立完善“社工站策划+社志联动参与”服务机制,以项目化方式拓宽筹资渠道,联动专业社工、公益达人、爱心企业等力量为易地搬迁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提供全要素支持。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本文系贵州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23GZZB14〕阶段性成果)

--> 2025-02-0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5385.html 1 提升易地搬迁社区治理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