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曾敏
“今天太开心了,这次分红大会我们分了2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更足了。”在铜仁市德江县安化街道强村富民公司集体经济分红大会现场,场口社区党支部书记田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德江县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临近春节,全县19个乡镇、3个街道陆续召开强村富民分红大会,现场分发“真金白银”,让群众共享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红利。
强村富民公司打破资源壁垒
前些年,德江县村级集体经济依托村集体合作联社,344个村(社区)各自为战,资源分散、路子不宽、动力不足、效益不好等问题,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村村共股建公司。2023年5月,该县打破资源壁垒,以乡镇为单位,整合各村闲置“三资”获本金,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组建强村富民公司,选聘能力强、懂产业、善经营的公司法人,示范开展1个以上主营业务。
“我们整合了1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沉淀资金32万元,成立镇‘强村富民’公司,承接白茶加工、集散中心建设,开办‘农资超市’,目前累计营收900余万元、收益100万元。”德江县平原镇水车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镇强村富民集体经济公司负责人喻勇介绍。
2024年10月,平原镇对上一年强村富民公司收益进行“盘点”,各村(社区)集体经济联合社领到了首笔分红,在全县率先晒出强村富民“成绩单”。
德江县探索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明确公司“谁来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如今,走进各乡镇强村富民公司,专业人才充足,组织架构完整,运营管理制度完善,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四次分红”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如何放大村集体经济收益的辐射效应?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
实施抱团发展、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
该县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指导意见,推行政策分红、效益分红、激励分红、集体分红“四次分红”模式,让各类经营主体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多方共赢”。
依据强村富民公司经营方式、主营业务等,将经营收益、投资收益、服务型收益等纳入公司年度收益,扣除经营等各类成本后,留存收益作为年度分红金。最后按分红模式分配分红金,让“看得见”的集体资产变成“摸得着”的集体红利。
此外,该县还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企业+工坊”方式,依托闲置房屋、服务阵地、安置点门面等资源,在每个乡镇(街道)打造2至3个村集体参与的强村富民实体工坊,并选派科技特派员实施技术指导,推动工坊高效运营。
目前,全县成立强村富民公司22家,发展项目175个,经营性收入9000余万元;打造强村富民工坊53家,经营性收入达1亿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547万元。
“真金白银”提振发展信心
“我是龙泉乡强村富民公司财务,还负责操作大米加工机器,这才几个月时间,没想到能拿到8000多元分红。”在龙泉乡强村富民公司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张新开心不已。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群众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目的就是让群众口袋鼓起来、日子富起来。
“别着急,都会有的,大家慢慢来。”在枫香溪镇丝毛坝村分红现场,村民们喜笑颜开,依次在分红名单上对账、签名,有序领取分红金。
“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大家纷纷点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德江县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把发展依靠群众、组织带动群众贯穿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过程,让群众实现土地流转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资源入股获“股金”、集体分红有“奖金”。
发的是“奖金”,暖的是“民心”。一场场分红大会背后,是强村富民行动在德江县结出硕果的有力证明。
“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资源资金、多元抱团发展,我们找准了符合德江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具体路径,有效突破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德江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张永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