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六版)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大力推进长江重点生态区(南北盘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持续推动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重点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营造林任务41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8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600平方公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梵净山、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
二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加快煤电、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改造升级,完成300万千瓦现役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探索建设低碳零碳工业园区。强化新上项目源头把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推进贵阳、毕节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持续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推行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加强重点用能地区、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努力完成国家下达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推动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探索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
三是大力推进“两山”转化。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进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改革,探索林业碳汇、碳排放权、用水权等交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开展乌江黔渝跨省横向生态补偿。实施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创新方式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九)千方百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持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积极抢抓中央一揽子化债政策机遇,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是守牢债务、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底线。用好置换债券额度,有序推进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坚决守住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底线。加大力度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推动全面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制定全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实施办法。深化央地监管协同,健全防范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机制,妥善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和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财源建设,大力盘活资产资源,做大财政收入总量,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二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全力防范化解重点时段、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安全风险,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化品、道路交通、城镇燃气、民爆物品、森林防火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作。加强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建强应急救援队伍,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
三是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和完善各级政府定期研究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标本兼治化解“两拖欠”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创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妇女权益和未成年人保护,保持打击诈骗老年人、新型网络违法犯罪等行为的高压态势。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防极端事件发生。
(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出台深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措施,落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稳住600万省外务工劳动力规模。健全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持续提升省外就业服务“一张网”、县域零工市场建设水平,完善就业服务、劳动保障等功能。实施大规模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建立就业培训联盟,加强培训与就业联动,大力推广“订单班”“定岗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深入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等劳动者工资支付。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二是持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深入实施“七个专项行动”,健全完善五级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紧急医学救援网格。加快建设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项目,推动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一期项目建成开诊,推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遵义市开展实质帮扶,支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与省外高水平医院开展帮扶共建,推动省外三甲医院对我省县级医院协作帮扶全覆盖。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66个脱贫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3000个村卫生室能力建设。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医疗卫生帮扶协作,实施“黔医人才计划”,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和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加快补齐儿科、精神卫生科等短板。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建设全省重点实验室,提高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健全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推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持续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抓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配套政策落实。深入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启动实施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快推进数据赋能医保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支持职工医疗互助有序发展。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升城乡低保标准,继续发放困难群众春节一次性慰问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
四是推动文化体育等事业繁荣发展。健全“四大文化工程”推进机制,扎实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项目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支持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贵州三叠纪化石群申遗。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办好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加快完善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设施设备、“城市主题书房”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加大“三大球”推广普及力度,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持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积极备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十二届全国残运会,大力发展“村超”“村BA”、马拉松赛、山地骑行、环公园省自行车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加强与国际和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交流交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深化我国宗教中国化贵州实践。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建设,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开展巾帼建功系列行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扎实做好外事、侨务、港澳台、档案、史志、气象、地震、参事等工作。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成高职院校“订单班”就业2万人、专升本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万人。(2)不断提升基础教育办学保障水平,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0所。(3)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改造老旧病房10万平方米、床位2000张,新建县域医疗次中心50个。(4)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新增100个示范性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打造30个标准化养老机构,为2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完成8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3个市级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项目、新增床位470张,实施250个儿童之家服务能力提升项目。(5)提升农村消防安全水平,对全省957个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实施“水改”“电改”。(6)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改建16万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完成40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7)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选派12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实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科技特派员涉农乡镇全覆盖。(8)提升普通公路本质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000公里,改造普通公路危桥200座,启动新一轮“渡改桥”工程。(9)持续推进平安贵州建设,在161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实施“平安黔哨”工程,完成200个乡镇专职消防队提质强能,增设2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10)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建成250个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400个,建成300个乒乓球健身设施。
今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确保“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全面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加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主要经验。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编制完成“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全力争取我省更多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科学提出我省“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步推进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把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作善为、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