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通讯员 蔡城池
即便是在寒冷的冬日,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每日也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而来。
“先才陶艺馆”是游客的必打卡之地。陶艺馆的负责人母先才,是第四代非遗传承人,他一边拨弄着手中的泥土,一边向游客们介绍花茂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以及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花茂村的传统文化产业丰富多彩,除了知名的陶艺文化,古法造纸也独具特色。作为古法造纸的代表,“花茂人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纸浆压花画、信纸、油纸伞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花茂村坚持红色文化引领,大力挖掘乡愁、农耕、土陶、古法造纸等文化资源,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茂土陶烧制技艺和古法造纸技艺,2024年累计开展研学活动100余次,5000余人参与体验。
花茂村坚守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做大农业产业,成为推动村庄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在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中,一垄垄花菜排列整齐,叶片圆润饱满。
“这一季花菜种植面积约为30亩,预计产量将达到18万斤,按当前市场价计算,毛收入有望达到十七八万元。”该合作社管理人员蓝荣鸿介绍,合作社在360亩的土地上建起了34个大棚,不仅种植花菜,还有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多种蔬菜。
以九丰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和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花茂村采用“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推广规模化经营,培育了22户种养大户,集中流转土地2350亩。2024年,花茂村种植蔬菜1400亩,“稻+”立体生态循环种养1214亩,烤烟900亩。
“合作社作为花茂村村社合一的集体经济组织,自2016年成立以来,为花茂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蓝荣鸿说。
曾经被称为“荒茅田”的花茂,如今,已实现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变。数据显示,2014年,花茂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48元,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27454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也从2014年的1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418万元。
“我见证和参与了花茂村的巨变,生活在这样的乡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龙芬满怀自豪地说。
花茂村聚焦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笑容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