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逐梦沃野开新局

黔西市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游客观赏当地苗族原生态歌舞表演(无人机照片)。史开心 摄(贵州图片库发)

1月26日,“早茶迎春”2025年“春前茶”采茶制茶会在黔西南州安龙县洒雨镇场坝居委会纳树田茶叶种植基地举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 摄

近期,遵义市正安县瑞溪镇种植的柑橘喜迎丰收,前来采摘、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赵永章 摄(贵州图片库发)

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办塘堡村的青冈坡上,人们正在采收黄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立春,翠带般的余庆河由北向南,穿越遵义市余庆县城,最终汇入乌江。这里,是“四在农家”的发源地,是“富、学、乐、美”最初启程的地方。

2021年春,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视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乌江两岸春潮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四载春秋,走过岁序更替;春潮涌动,见证山河日新。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乡村振兴从这里迈进新时代,往日绝对贫困的标签也化作通往小康大道的入场券,开启新时代逐梦青山的新征程。

这四年,我们精准施策、奋力开拓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有力的主力军。随着乡村振兴的崭新开局,驻村队伍的接力依旧扎实稳进。

“如今,我们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6.5万元提高到了450万余元,我还要继续努力,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仁和乡永兴社区驻村第一书记高安原笃定地说。

自2023年11月驻村以来,高安原带领全社区发展生猪产业,在“娘家”百里杜鹃管理区教育局的牵线搭桥下,社区与区管国有企业瑞禾集团合作,拿到了学校、单位食堂的猪肉需求长期订单,为永兴社区壮大集体经济开启了新版图。

接力,是接续奋斗,为群众创造更多有利有前景的路子,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贵州全面启动实施重点人群动态监测帮扶、脱贫人口增收、“3+1”保障巩固提升、推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加强衔接资金项目监管、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提升“六个专项行动”,为巩固拓展成果蓄势发力。

四年来,贵州在省委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基础上,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有效衔接,组建近1万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3万多名,实现脱贫村全覆盖。

一揽子政策,精准施力,步步为营。

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方案》。分类分级,统筹推进,以试点乡村为“小切口”,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倒逼一项项实际工作的提升,为全省乡村振兴探路子。

2024年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基础上接续向乡村全面振兴新标的迈进。

这四年,我们因地制宜,以“产业”为媒 把振兴蓝图转化为铿锵足印

去年,毕节特色优质农产品频频出圈,先是大方天麻首次签订外贸订单,拿下了价值1000万元的国际大订单,走向世界舞台;后有威宁苹果乘着乡村外贸的东风远销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实现出口2374吨共计1176万元;再有织金南瓜在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同时,并获得国家出口产品认证,已经走进欧美、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市场,覆盖10多个国家和地区,链接上万家客户资源……

“我们的苹果产业,2024年出口量占全省果业出口的95%左右,成为全省农业特色产业的亮点之一。不仅如此,威宁的牛羊猪出栏量也喜人,规模在全省稳居前列。”提到目前的产业发展,威宁自治县县长邓林自豪不已。

2020年11月23日,威宁完成脱贫攻坚使命成功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威宁所属的毕节地区,曾是贵州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地方。产业跃出乌蒙山,从“叫得响”到“走得出”,每一步都来之不易,且铿锵有力。

近年来,我省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各地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在土特产上不断做精做强,农业产业“接二连三”。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09.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迈上了“5000亿”的新台阶。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菜篮子”越来越丰富,2024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力和信心。

这四年,我们奋楫争先、创新奋进 以改革为动力开创出生动局面

1月4日,一场小瑞村与盘踅村的精彩角逐,正式开启了2025年贵州“村超”的新赛季,108支参赛村队3000余名球员强势集结,推动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百村大战”正式打响。

1月17日,在素有“地球裂缝”之誉的花江大峡谷上,一段段钢桁梁犹如“钢铁巨爪”拔地而起,冲破云霄,将“巨龙”托举半空,一条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的“巨龙”合体。在花江峡谷大桥成功合龙现场,一场“横竖都是第一”的话题刷爆网络。

从“村超”再启,到世界第一高桥合龙,不仅展现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面貌,更促进了城乡互动、交流,赋予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力量,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撬动乡村振兴“新支点”。

如今的变化,正是改革的力量,激发着农村资源的要素活力。

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贵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文件在对标中央一号文件基础上,单列一个部分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具体安排。

2024年6月28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贵州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落实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等要求,让农民有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和更多获得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更好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面对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我省不断加强整体谋划设计,有力有序推进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启新征程。

一项项改革举措,锚重点聚合力,推进贵州乡村全面振兴。全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聚焦教育、医疗、卫生领域,坚持把百姓身边的“点滴小事”列为改革的“头等大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一年春,展望前程,奋力在乡村振兴路上开新局,这场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已经开始。

--> 2025-02-0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5239.html 1 逐梦沃野开新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