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通
机械设备轰鸣作响,施工车辆来回穿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寒冬腊月,黔东南州各开发区、产业园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2024年,黔东南州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结合中央和省关于深化园区体制改革要求,聚焦全州园区服务能力弱、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短板,以黔东南高新区改革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全州(园区)深化干部人事、薪酬待遇、财政体制、产业发展、审批服务“五位一体”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园区活力,做强园区平台,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选优配强干部 推动“好人好马进园区”
2024年11月19日,黔东南高新区举行全员竞聘上岗聘任仪式。当天,18人被择优聘用为部门正副职,38人被聘用为部门科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做好各项工作,为申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贡献智慧和力量。”聘任人员纷纷表示。
这标志着黔东南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全员竞聘上岗改革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改革启动以来,黔东南高新区“去行政化”重整行装,在管理上选优配强园区领导班子,并起草了《黔东南高新区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实行“管委会+公司”的运行模式,将高新区在编人员与运营集团公司职工进行交叉任职,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推动人岗相适、人尽其用,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在本轮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黔东南州各开发园区始终聚焦“人”这个核心要素,不断深化干部人事改革,畅通园区干部交流渠道,并且按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原则,支持园区跨区域选拔优秀干部,实行交叉任职,推动“好人好马进园区”。
同时,深化绩效薪酬改革,制定《2024年度黔东南州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将园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列为州对县(市)园区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全州15个园区实行分类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园区绩效奖励薪酬发放标准挂钩,有效激发了园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
卸包袱强职能 确保园区轻装上阵
良性发展的财政运行机制,能够充分激励园区立足自身发展经济,进一步提升园区自我造血功能,推动产业突围、平衡运行和良性发展。
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方面,黔东南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体制上明确州内(园区)财政管理体制统一规范为“参照实行独立财政管理体制”“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两种管理模式。
同时,强化资金保障,从加大资金支持、强化政策倾斜两个维度加快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明确园区自行编制年度预算,县(市)政府统筹安排,并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台江县制定了台江经济开发区财政激励方案,赋予台江经济开发区相对较多的财力、来源和更有保障的财力支配权限,确保台江经济开发区有一定财力用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各开发园区有序剥离社会管理事务,实现“轻装上阵”,心无旁骛聚焦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按照“权责一致、人财物相统一”原则,积极推进黔东南州15个开发区(园区)基本完成社会事务剥离,将园区资产、债务、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其他社会事务全部移交属地政府负责,进一步明晰园区管委会和属地政府事权划分。
“社会事务剥离是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一环,高新区将回归主责主业,确保到2026年底实现三年内产值翻两番的目标任务,力争建成100亿级园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黔东南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优化服务方式 让企业群众办事不出园
“开发区全程提供贴心的代办帮办服务,作为企业很放心、很安心。”对炉碧经开区帮助企业推动项目落地提供的高效便捷服务,贵州晶源磁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叶锋由衷感谢。
随着各开发园区进入大发展、大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原有审批服务模式下,各开发园区受审批权限制约,企业“多头跑”问题严重影响经营主体的办事体验感,不利于开发园区发展和壮大。
企业所需所盼,就是园区服务的着力点。以助力企业发展为目标,以高效便捷服务为抓手,黔东南州各园区不断提升对企服务质效。
下放审批权限。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州、县两级有关部门根据园区产业结构需求,将审批服务等职能下放和委托给园区,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凯里市将86个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委托下放至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实施;从江县针对洛贯经济开发区制定赋权工作方案,将项目评估、权限内投资项目审批等25项行政权力委托赋权开发区。
优化政务服务。根据园区与政务服务大厅距离、企业入驻量等因素,指导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将“法人区”业务向各园区延伸,在黔东南高新区等8个园区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并叠加“企业之家”功能,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与园区管委会快速联动机制,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规范园区执法。推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进一步规范行政综合执法及联合检查,杜绝多头检查。同时,明确除涉及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检查外,其他检查需提前与园区管委会沟通。
坚持以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进一步全面释放园区发展活力。目前,黔东南州15个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已全面完成,“黎从榕”园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佛黔共建产业园从江园区投入运营,粤黔大健康医药产业园、江苏惠阳木材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一幅改革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