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老区添新翼 崛起“桥头堡”

——黔东南州奋力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黔东南州锦屏县青山界农业光伏电站完工并网在即。 王宏模 摄

黔东南州榕江县车江大坝“菜篮子”基地,村民采收苦瓜。 杨成利 摄

石含开

粤港澳大湾区波澜壮阔,黔东南风生水起。

成为贵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是黔东南的最佳机遇、最强势能、最大红利。作为革命老区,黔东南州借助利好政策,以“桥头堡”建设为主载体,积极向上争取、强化对接联动,加快双向开放先导区、产业转移示范区、生态旅游康养区、共同富裕试验区等建设。

2024年,黔东南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7.5%,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以奋发之势 优化开放新格局

深冬,黎平县林业产业园,工人抢时间、赶进度,有条不紊开展作业;从江县佛黔东西部协作产业园,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入驻为园区添动力;榕江县车江大坝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当地村民正忙而有序地采摘各类蔬菜,为粤港澳大湾区百姓餐桌做足准备……

一处处繁忙的背后,都少不了黔东南州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的不懈努力。

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目标,2024年,黔东南州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不断完善交通网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千方百计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聚合力、增动力,以奋发之势构建开放新格局。

交通优势凸显。随着剑黎高速建成通车,黔东南州加快推进榕江至融安、天柱至会同、天柱至铜仁大龙等新高速启动工作,全力构建更加立体的交通网络。

开放型经济明显增强。锦屏、岑巩、炉碧、三穗4个经开区获列2024年全省开放型经济示范区;黔东南州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扎实推动蔬菜、柚子、茶叶等农产品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形成以打火机、棕刚玉、羽毛球等为主的优势出口产业;黔东南州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9.5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服务贸易进出口850万美元,同比增长27.78%。

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黔东南州统筹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州县两级“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等,全州建成17个企业之家、1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桥头堡”云服务厅,各地实现了政策互联互通、审批双向服务。

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着力打造“黔东南・好好玩”品牌、重点宣传“133”新玩法……2024年,黔东南州旅游呈现井喷式发展,新增旅游经营主体6696家,共接待游客8258.55万人次,同比增长10.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2.27亿元。其中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游客782.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8亿元。

用奋勇之为 构建产业新体系

打造“桥头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在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产业大道,随处可见“桥头堡”“大湾区”等宣传标语,彰显着当地粤黔协作、团结奋斗的底气。

“园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产业园,由广东佛山负责全周期投资—建设—运营。”在示范区佛黔东西部协作产业园,黔东南州金锐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宏说。

据介绍,该产业园一期已交付使用,二期预计2025年4月竣工交付,目前围绕大健康、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已有10家企业入驻;产业园建成后,年产值将达2.5亿元,可解决当地1500余人就近就业。

为加快构筑“桥头堡”功能,黔东南州以项目建设带动“黎从榕”核心区和“强州府”联动发展,加速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以奋勇之为构建“5+N”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

高站位把握、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落实,黔东南州各部门围绕主导产业大抓招商,编印“一图三清单”,以“多点发力”推动“全面开花”。2024年,黔东南州引进项目428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27.7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项目65个,新增到位资金35亿元;全年新增引导落地投资企业232家,实际到位投资额超51亿元。

锦屏青山界农业光伏电站等1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宣威水库等52个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4个共建园区蹄疾步稳……一个个园区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落成见效、一个个产业结出硕果,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在黔东南州集聚发展、步步夯实。

下功夫、见实效、出成果。2024年,黔东南州“桥头堡”建设135个重点项目已完工11个、开工100个,新增投资115.55亿元。全州规上工业企业456户,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6亿元,增速23.3%。

凭奋进之姿 共绘同富新图景

“月工资6000多元,很踏实,挺好的。”

2024年7月,在东西部劳务协作“订单式”叉车培训班免费学习半个月后,黔东南州岑巩县村民黄秀德拿到技能等级证书,顺利到广东佛山一家公司做仓库回收员,稳定的收入令他十分踏实。

无独有偶。同年通过黎平县“企业之家”人才驿站推荐,到佛山一食品公司就业的石梅深有感触,“一个月5000多元,也不用为外出务工找不到工作发愁了。”

得益于佛黔两地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等模式,2024年,和黄秀德、石梅一样,黔东南州新增转移到广东就业的劳动力人数达2.49万人。

有妙招、出实招、亮真招。黔东南州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与佛山市在教育、医疗、劳务、消费等领域联动发展,推动山海协作走深走实,携手共绘同富新图景。

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4个、共建就业基地57个、打造特色劳务品牌29个……2024年,黔东南州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4个,总数达118个,新增量位居全省、全国第一。

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全国消费帮扶重点产区,黔东南州积极组织州内农特产企业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2024年消费帮扶金秋及新春行动,扎实推动“黔货出山”“黔品入粤”,“苗侗山珍”通过“贵荟馆”专馆专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热销。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全年销售黔东南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超32亿元。

从乡村到城市,从企业到社区,从学校到家庭……如今,一件件民生实事惠及百姓、一幅幅生动场景温暖如初,不仅见证了粤黔协作的绵长情谊,更彰显了两地力促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初心。

风起黔东南,奋楫正当时。接下来,黔东南州将锚定目标任务、接续奋斗发力,大力争取粤黔两省支持,不断推动“桥头堡”建设取得新成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 2025-01-22 ——黔东南州奋力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4620.html 1 老区添新翼 崛起“桥头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