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旭婉婷
我省光伏发电项目,大多位于海拔相对高、山路陡峭的半山腰及山顶上,地形复杂、坡度陡峭。长2米多、宽1米多的光伏板运输曾是一个难题。
怎么办?无人机吊运!
人工数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缩短到了几分钟。据测算,1台无人机的运输能力相当于30人一天的工作量,有效解决了运输困难、人工效率低等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无人机还可以成为项目管控的“眼睛”,对光伏板的安装和运行进行快速、精准的巡视巡检巡查,比如通过无人机空中拍摄的图像,实时分析电站的运行状态。
贵州帝一无人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机就广泛应用于省内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中。这段时间,该公司总经理杨兴星和工程师们穿梭在公司各个厂区,催生产进度、忙飞行测试,确保订单如期交货。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应用场景在不断丰富和拓展。”杨兴星说。
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洞口村500亩稻油轮作基地是帝一无人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老客户。“无人机喷药就是好,我们省力又省时。”基地油菜种植户陈祥芬说,以前用喷雾器,又重又累,几个小时才能喷完一亩地,现在有了无人机,几分钟就好了。
“无人机、直升机等低空飞行器正不断向各产业、各领域广泛拓展。”杨兴星说,将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在低空经济新赛道加速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