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毕节市纳雍县

山海携手 共赴未来

纳雍天河实验学校。 张晓娅 摄

挂任纳雍五中校长的顾俭和学生们。(纳雍县委宣传部供图)

挂任纳雍职中校长的王泳和学生交流。 (纳雍县委宣传部供图)

徐霞 周恩宇

共饮一江水,同润一方人。在国家东西部协作的大战略下,广东省广州市与贵州省毕节市“牵手”,广州市天河区和毕节市纳雍县同频共振。

携手以来,天河区源源不断向纳雍县输送一批批专技、管理人才,带来一笔笔资金、一个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纳雍县的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4年,纳雍县迎来了新的一批天河区援纳干部,也有继续留驻的“老”干部,他们和纳雍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书写纳雍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援纳干部的接力和坚守

按照天河区和纳雍县东西部协作的工作计划,2023年年末到2024年,要陆续进行援纳干部的轮换。原本在纳雍中等职业学校挂任校长的吴成杰,于2024年8月完成援纳工作,接力他的是天河职业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王泳。

王泳在一线教学和管理岗位工作了28年,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他主动请缨来到纳雍。“我总觉得应该发挥所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学生们很淳朴,精神面貌很好,也很尊师重道。”2024年8月8日,王泳到达纳雍职中,刚到学校几天,王泳就有了这样的感受。但同时,他也发现了学生们存在的一个问题:行为习惯有待改变。

王泳把立德树人摆在学校工作首位,狠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文明礼仪和卫生素养,打造文明校园。并将前任校长吴成杰的“四度”教学理念升华,鼓励学生要做到有“高度、深度、广度、温度”,老师也要做到“四度”,才能做好新时代的职业教育。王泳还坚守“以生为本”的理念。他认为,只要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灯,学生就会变得乐观、自信。他联系广州市社会爱心人士为学校捐赠体育器材发放到班级,经常组织校园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树立学生信心,打造活力校园。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职业赛事,备赛中给学生送吃的,陪着学生训练、聊家常,给学生送温暖,强信心。

“‘以生为本’还要学生有盼头、有目标。”为此,他在6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的帮助下,加快打造职中的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基地,为学生提供约1500平方米的专业课实训基地,让生产和教学紧密融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王泳还积极争取广州市天河区华阳教育集团高塘石小学、广州力方体孵化器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四化五动”课题组、广东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冬晖姐姐、博雅文化等为学校捐赠了体育器材、教材、保温杯、棉手套和食品等物资,总价值约7.3万元。

王泳是新的接力军,而挂任纳雍县第五中学校长的顾俭,则是继续坚守的“老”干部。

在轮换干部名单中,原本应有顾俭的名字。但她想了想在建的新校区,逐步提升的学生成绩,狠了狠心:再干一年。

2022年8月,顾俭来到纳雍五中担任校长,和帮扶团队的老师,组成工作小组。他们通过对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学生学情等方面展开的全面深入调研,多次与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充分交流,收集详尽信息,分析制约五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学校制定了“一年规范、两年提质、三年创特色”的个性化帮扶策略,共同描绘五中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画卷。

看到学校日益老化的基础设施,顾俭多方筹措资金,特别是借助东西部协助资金460多万元的支持,先后修缮了五中报告厅和小会议室,新建了卫生整洁的厕所,翻新了运动场,建设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室、音乐舞蹈室、书法室、绘画室、录播室、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阅览室、档案室、保健室等功能室,极大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既保障了师生校园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有力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与此同时,她积极向纳雍县各职能部门呼吁和沟通,回收了长期“流失在外”的校园土地10余亩,并在民革天河基层委员会的帮助下,平整了校园内部场地,规整了学校围墙等基本安全设施,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她以“分群体、定主题、搭平台、促交流、共成长”的思路,开展“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帮扶培训活动,先后邀请了贵州省教育研究院、广州市天河中学、八十九中学以及东北师大附中等单位的专家团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也派出学校教师近80人前去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各类培训教师累计数百人次。还结合校内开展“教师技能赛、班主任技能赛、帮扶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研讨、校本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2024年,纳雍五中高考本科上线率比上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为当地教育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源泉。

“既然点亮了学生的希望之光,应该加把劲让它更亮一点。”顾俭说,这就是她选择留守帮扶岗位的初衷。

“集团化”办学的新尝试

“集团化”办学,于纳雍县而言是一个陌生概念。而这个陌生的概念,随着郑蕙和团队的到来,逐渐在纳雍县的土壤生根发芽。

2024年5月初,即将办理退休手续的郑蕙憧憬着退休后的生活:外面世界看一看,陪陪老人、孩子,练练书法。但几天后,她接到通知,希望她能到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支教,担任校长一职。

纳雍天河实验学校由天河区投资4250万元援建而成,是东西部协作的样板工程之一。为了持续注入协作活力,学校被纳入了东西部协作教师互派的“星火计划”,天河区安排当时在纳雍支教的詹雯担任这所学校的首任校长,安排学校行政和老师到天河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安排优秀教师到学校支教,植入了很多东部的先进教育理念。而郑蕙便是沿着这一路径,到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担任校长,和她一起的还有挂任的两名副校长——谢东荣和蔡晓霞,他们组成了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支教“三人团”。

郑蕙原是天河区昌乐小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广州市首批家庭教育专家、名师,出席过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有着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到学校后,她全面负责学校工作,主抓队伍建设,谢东荣主要负责体育工作,蔡晓霞负责教学管理,为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注入新的天河元素。

郑蕙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尤其重视礼仪习惯和卫生习惯。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热情洋溢地向学生问好,并鼓励学生主动向老师和保安问好,平时使用文明用语。同时,她定期召开班主任研讨会,组织老师们分享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经验与做法,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足球老师的谢东荣,到学校后组建了校园足球队,他带着队伍参加纳雍县内外各项比赛,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蔡晓霞则用针对性的数学教学,让学生的成绩快速提升。

看着本校一天天变好,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支教“三人团”开始思考将理念延伸到校外,于是他们探索和天河区援建的纳雍其他小学开展“集团化”办学。

2024年11月4日,“纳天教育集团”第一次研讨活动在纳雍天河第二实验学校举办。活动汇聚了纳雍天河实验学校、纳雍天河第二实验学校、纳雍县第十九小学、纳雍县第十八小学、猫场小学、纳雍第二十二小学等学校的校长,共同描绘“集团化”办学协同发展的蓝图。

“牵头实施集团化办学,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这是郑蕙牵头“集团化”办学的目的。

郑蕙认为,“集团化”办学的意义在于参与的学校互联互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丰富课程体系、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教育生态系统,形成纳雍县新城区小学教育的优质学校集群,为纳雍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关联学校多次探讨“集团化”办学工作,就实施路径、创新理念、特色课程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做深做实集团化办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共开展4场线下的教学研讨活动,成立了教师和家委共同组成的“鸽子花开”书友会并进行了线下分享,组织了集团校之间的拔河比赛,推送了线上资源8次……

目前,由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牵线的“人民智课·智慧双减课堂”已免费对纳雍县第二实验学校开放,丰富了该校的课后服务课程。天河区还捐赠资金20万元为该校建设书吧1个、户外音响1套、古筝30台,“集团化”办学的意义开始显现。

医疗帮扶见真功出实效

近段时间,纳雍县中医医院老院区(骨科诊疗中心)的装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医联体”医院,建成后将惠及万千纳雍群众。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和康复科在全国享有盛誉,而这正是纳雍县中医医院正在加快建设的科目。2024年,纳雍县中医医院获得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为该院采购体检车一台,和骨科手术相关设备一套。纳雍县中医医院自筹资金50万元,建设骨科诊疗中心,打通该院骨科诊疗的“最后一公里”。

“骨科诊疗中心装修完成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将帮助我们以骨科为中心,康复为龙头,争取打造区域性骨科中心。”纳雍县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邓家国介绍,在骨科中心的建设中,该院将和南三医建立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制度,南三医为纳雍县中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转诊的病人随到随诊,在费用上也会一定程度地减免。

除了资金帮扶、双向转诊,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还派驻了两名博士生到纳雍县中医医院坐诊,帮助医院骨科诊疗中心的建成。

近日,一场隆重的拜师礼在纳雍县中医医院骨科中心举行。12名徒弟是纳雍县中医医院骨科的医护人员,而师傅则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派到该院的博士陈俊琦。

“师带徒”是中医传授技艺的一种独特方式,陈俊琦在纳雍县中医医院的主要工作是学科建设、技术性项目申报和培训、科室诊疗规范、科室运营、术后康复等,这些都是他的看家本领,他将悉心传授给他的徒弟们。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派往纳雍县中医医院的另一名博士是鄢博,他主要负责手术,和陈俊琦负责的康复构成“前锋”+“后卫”的模式,让手术和康复紧密联结起来。

鄢博也以类似的方式带着医护人员学习技术,两人将为纳雍县中医医院带出一批“术前+术后”的专业医护人员,从而推动该院骨科的整体建设。

“有了这个新设备,我们已经做了3例四级手术,而此前只能做三级手术。”在东西部协作174.96万元资金的帮助下,纳雍县妇幼保健院购进一台宫腔镜。纳雍县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卢捷介绍,这台设备让医院的手术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还让医院申报市级重点学科有了更大的保障。

2024年,在纳雍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的关键期,该院还获得了东西部协作资金143.97万元,为新院区修建了弱电机房,让新院区的运行有了用电保障。

除了项目扶持,天河区妇幼保健院还为纳雍县妇幼保健院提供技术和人才帮助,每年派出2名医生、2名护士到该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坐诊。纳雍县妇幼保健院也派出2名医生到天河区妇幼保健院交流学习。

资金、人才都是推动医疗建设的重要一极。2024年,天河区急纳雍之所急,想纳雍之所需,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将纳雍的医疗建设再推进“一公里”。

食用菌的“慧”种植

穿行于纳雍县宣慰街道食用菌方舱种植基地,一个个方舱错落有序。

食用菌产业是纳雍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从2016年以来,纳雍县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培育健全食用菌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农户参与、公司主导、县域工厂化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但一直以来,食用菌的种植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而智慧方舱给食用菌种植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2024年5月,纳雍县宣慰街道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684万元,实施“2024年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智慧方舱采购项目”,共有智慧出菇方舱50个,和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委托该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运营管理。

“运用方舱种植,地理和气候环境问题都能克服。”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重阳说:“智慧方舱集成新风、制冷、空气循环等功能模块,通过使用智能操纵系统可开发全自动生产调控模式,对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等关键参数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红托竹荪四季出菇。同时,方舱采用密闭和自动控制栽培,通过新风系统将外界空气进行过滤,应用智能闭环测控技术可实现食用菌科学化、高产化、绿色化全年不间断生产,减少病虫害的侵入、发生和及时阻断其传播。”

万重阳介绍,在生产产能上,方舱内采用立体栽培,栽培密度高,能节约空间和能耗,每个智慧方舱容积约140立方米,可存放2500个菌包,大幅度提供单位面积产出,同时,由于环境可控性高,通过精确的环境控制和科学的栽培管理,可以大幅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红托竹荪为覆土栽培食用菌在子实体形成阶段必须覆盖土壤才能出菇,且土壤不能重复使用,在方舱内采取立体筐式栽培,土壤使用量是其他模式的五分之一,节约了栽培用土降低了生产成本。智慧方舱种植基地建成投产后,预计能带动、吸纳周边劳动力25人就业。

“公司前期开展了智慧方舱土壤类型、菌株筛选等适应性种植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下步工作中,公司将做大做强智慧方舱种植模式,将智慧方舱种植打造成为产量提升、品牌建设、联农带农的主要抓手,成为东西部协作的亮点项目之一。”万重阳说。

--> 2025-01-21 毕节市纳雍县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4557.html 1 山海携手 共赴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