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环保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在‘强生态’战略下,贵阳贵安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越来越显著。”1月20日,关注省两会新闻的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主任王吉勇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感受。
王吉勇说,刚刚过去的2024年,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在相关部门指导和支持下,积极组织公众参与美丽贵阳贵安建设,开展了巡河护林、环境监督、生态环保宣传宣讲等活动,用专业的志愿服务助力美丽贵阳贵安建设。
王吉勇感受到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公众的环保意识更强、参与程度更高了,越来越多的人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美丽家园的“建设者”。
2024年,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在贵阳市河长办、团市委等单位支持下,组织和支持民间河长、“青清河”志愿者、“小林长”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等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参与身边生态环境尤其是河湖环境保护,市民、教师、大学生、企业职工等纷纷加入进来,一起行动。同时,大家还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林、防溺水宣传、水生外来物种防治等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河长与志愿者发现环境问题后会第一时间报告贵阳市河长办、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推动处理,形成了“环境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公众主动参与、跟踪成效”的闭环,构建了多元参与环境治理机制。
谈到贵阳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转化,王吉勇对贯城河综合治理的印象特别深刻。10多年前,他就住在贯城河边,那时的贯城河是一个臭水沟。现在水变清了,水生物回来了,太平路、博爱路等河段的商业打造提升,为全市做活水经济和文化挖掘注入新动力。贯城河重现水清岸绿景象,正是贵阳坚持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
为更好保护贵阳贵安水生态环境,王吉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坚持全民参与,积极引导和支持公众参与美丽贵阳贵安建设,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美丽家园的建设者;二是水生态环境保护应坚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用生态的方式开展治理,使水生态环境能够逐步实现自我修复自我循环;三是既要关注看得见的污染问题,也要关注福寿螺、太阳鱼等水生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系统统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