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摄影报道
1月15日,随着5亩阳荷栽种完毕,刘书彬长舒了一口气:“多亏了成书记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几天时间就把阳荷栽完了。”
刘书彬是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龙塘村村民,他口中的成书记则是龙塘村驻村第一书记成忠均。
成忠均是毕节市科技局中药研究所的一名助理研究员。2023年5月来到龙塘村驻村后,他发现龙塘村没有成规模农业产业。
走遍全村,了解基本情况后,成忠均发现,龙塘村海拔低、林地多、气候湿润,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种植业。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成忠均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村里建立天麻、冬荪、木耳、阳荷等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在发展阳荷产业过程中,成忠均引进了来自全国的8个品种,经过一年的观察和检测,筛选出了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并与村“两委”一起动员农户种植。
“成书记,栽阳荷要打沟还是挖窝?多久松一次土?”刘书彬很心动,今年元旦过后,他特地跑来请教成忠均。
栽种阳荷每亩的成本不超过2000元,栽下去可以收七八年,还不用过多管理,这让刘书彬下定了决心。
在成忠均带动下,龙塘村目前阳荷种植面积已突破20亩,还有40多户农户种植栽培了天麻40亩、冬荪60亩、木耳7.4万棒。
与此同时,在毕节市科技局以及百里杜鹃管理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忠均成功与贵州三家龙头企业达成保底收购龙塘村产出的天麻、阳荷、木耳等农产品的协议。
“2024年,龙塘村种植业的产值预计突破60万元。”成忠均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动员农户扩大产业种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