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唯
刚刚过去的2024年,贵阳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创历史新高,位列第36位。
排名的变化,是贵阳高新区奔腾不息的鲜活注脚。该区依托中航发黎阳、贵阳长之琳、航飞精密等企业,加快构建黎阳航空发动机生态圈,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磁吸效应”,持续壮大产业集群。航宇科技、振华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一茬又一茬创新的“种子”破土萌芽、拔节壮大,2024年全区新增各类人才4207名,其中高层次人才495名……
在不断前行中蓄积更大能量,贵阳高新区一步一个脚印跑出了高质量发展“上扬曲线”。当前,全区正深入学习全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精神,旗帜鲜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发展机遇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产业“链”上疾驰
相距2.9公里,车程5分钟,这是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到“链主”企业的距离。作为上下游企业,航飞精密生产的机匣和叶片等配套产品供给“链主”企业,双方早已形成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
一个“链主”,往往能带强一方产业。近年来,为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贵阳高新区积极构建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林泉电机生态圈等产业生态圈,让众多生产配套企业,在一个相对有限的地域空间内,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紧密连接,形成一个相距不远但又分属不同经济实体的有机整体,实现信息共享与人员交流协作,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通过“链”上发力,促进产业焕“新”,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贵阳高新区出发,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迅速成长为行业龙头,并逐步带动上下游企业汇聚。贵阳高新区以“三大生态圈”建设为抓手,聚焦生产、创新、保障“三端”,发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作用,构建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特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支撑的“两主一特一软”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和产业布局,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全面融入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链,成为国内航空锻造领域骨干企业;贵阳长之琳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员工从21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400余人……战略牵引,动能澎湃,一家家“圈”内企业进击与进阶的惊喜还将持续。
大数据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省、市大数据发展的主战场、核心区之一,贵阳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融”经济发展,“融”产业创新,“融”绿色生态,“融”生活服务……为培育大数据产业开辟了一片沃土。
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围绕汽车发展方向,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车用整流二极管、整流桥、集成电路磁阻智能传感器及系统集成等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一条生产线,该公司车间工人数量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优品率从62%提升到95%,产量提升了58%。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紧跟贵阳高新区发展大数据的步伐,从研发智造技术,到开发自动驾驶底盘,再到推出整车产品,一步步跻身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第一梯队。2024年,该公司第一款量产的无人驾驶小巴Robobus获批贵州省首张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标志着贵阳载人自动驾驶实现从试验场到商业化运营的新突破。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成为引领贵阳高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高地的发展版图越来越清晰,先后获批国家级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30余个国家级试点示范;聚集高新技术企业353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户;聚集各类研发机构及平台281家,其中国家级32家。
项目提速增效
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是贵阳贵安科技资源最聚集、产业优势最明显、人才密度最浓厚的重点区域。1月6日,在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开幕式上,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园就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专项招引政策及服务功能推介。
据了解,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园依托南开大学贵州校友会、西安交通大学贵州校友会、中国农业大学贵州校友会、华南理工大学贵州校友会、复旦大学贵州校友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校友会6家校友会建设,目前已集聚各领域科研及相关人员19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3人、外籍专家1人、博士140人、硕士236人、初级职称及以上342人。
为持续聚集创新人才,园区面向社会公布985专项招引政策。园区拟通过“拨投结合”的方式,聚力于落实“科技入黔”引入增量,着力引入和汇聚成果、项目、资源入驻科学城。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领域、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领域新赛道等6个领域,招引对象有985高校毕业生、科技型领军企业离职的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要及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等,通过引进高校院所、科技型大企业集团,在贵州科学城建设企业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等企业化创新平台。
对于入驻园区的人才和企业团队,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园将配套优质的服务,对创业团队开展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务。在场地方面,专项招引在孵化期间,园区将无偿提供办公场地支持;对于普通招引给予一定的场地服务费减免;自主装修的减免最多可达36个月;新型研发机构和高能级科研平台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在资金保障方面,园区将给予每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万元至20万元资助资金支持;对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开展直接投资,对注册地在科学城孵化器的民营企业投资不超过100万元,占股比例不超过20%。在生活保障方面,园区为每个入孵团队提供两人的就餐补助,在园区食堂就餐。贵州科学城内自有公寓50套,可为每个入孵团队提供两人的免费公寓住宿服务。园区内配有健身房、医务室、连锁超市等生活配套资源,满足入孵人才的生活需求;建有科学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一站式完成企业工商、税务等办理;设立了贵州技术交易市场,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载体。
在其他保障配套方面,园区还将通过对接贵阳高新区、贵阳市白云区、贵州科学城服务中心等属地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在人才认定、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就医保障等方面为入驻人才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同时,园区将通过开展减负降费行动、要素保障行动、科技金融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园区服务力增强行动等,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园以“企业之家+创业导师+博士服务团”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研发、金融支持、市场推广、要素对接、路演及培训等创业服务。同时,通过直接投资、先投后股、作价参股等方式,与社会资本联合投资孵化科技项目,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在引导和支持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展示着贵阳高新区奋力争先的强大干劲,奏响了经济发展的“奋进曲”。
1月7日,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系列活动之科技成果展览展示暨供需服专场路演活动火热开启。8场针对不同领域的路演专场轮番上演,共同搭建集政府、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企业于一体的多维度交流平台。
活动分为现场路演与成果展示两大板块。在路演环节,活动围绕贵阳贵安“1+6+1”产业领域,设置“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富矿精开”“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山地都市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8个专场路演,精选了省内外高校院所、企业30项科技成果进行路演,并邀请企业进行技术需求发布,让供需双方实现“面对面”。同时,路演现场还邀请了技术经理人进行分享展示,为成果转化提供多样方案。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精选来自20余所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189项科技成果,其中30项科技成果参加路演,25项重点研究成果进行实物展示,134项最新成果向企业进行推送,吸引超200家企业及50余位技术经理人参与。
联动精准招商
1月6日,在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开幕式上,现场签约落地7个企业投资项目,包括中科微精激光微细加工装备制造项目,智慧工地系统项目,高速公路ETC门架图形图像辅助系统等,主要涉及先进装备制造、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信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丰森腾科技有限公司的高速公路ETC门架图形图像辅助系统项目,曾在2024年贵阳国家高新区首届“白鹭创谷”创新创业大赛上斩获三等奖。该项目依托云平台、5G网络及高性能边缘设备,提升了ETC门架的数字化能力,可精准描绘通行车辆画像,为高速公路车辆、“两客一危”车辆监管及通行费缴纳提供有力证据链。“通过大赛,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并适用高新区的相关落户政策。此次签约意味着项目正式立项,我们将紧跟贵州科学城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企业原创技术、核心技术攻关动力和能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让企业用技术创新拥抱未来。”贵州丰森腾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福双表示。
当天,贵阳高新区还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贵州省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以探索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新模式为目标,计划推出更多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系列金融工具,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助力贵州科学城早日建成与之适配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贵州科学城与贵阳贵安10个区(市、县)(即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还签订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合作协议,为各区(市、县)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据悉,此举旨在聚焦“四城”联动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贵州科学城服务全省科技创新、链接全国科技高地的功能作用,积极推动跨区域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贵阳贵安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根据协议,贵州科学城与贵阳贵安10个区(市、县)将在企业需求联合调研、技术需求凝练对接、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合作、创新资源共享与交流四个方面展开合作。在共同确定调研领域,定期组织专家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技术需求、人才需求、融资需求等调研后,贵州科学城将根据调研所获信息,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和行业视角,凝练出企业切实所需的技术需求,提供清晰、精准的需求指引和撮合服务,同时,开展科技政策交流与协同创新,定期交流分享双方在科技创新、产业扶持、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互相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索政策协同机制,共同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贵州科学城还将搭建技术转移对接平台,组织技术供需双方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包括技术成果推介会、项目洽谈会、产学研合作交流会等,推动技术成果从高校、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转化。搭建共享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坚持把大抓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聚焦“四城”联动,“谁来联?”“联什么?”“怎么联?”“联得怎么样?”一个个重大课题将在贵阳高新区得到响亮的回应。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贵阳高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