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日前,走进毕节黔西市化屋村易地搬迁点的一户农家小院,院子里,三角梅在寒风中肆意绽放。屋子里,绣娘杨艳正忙着赶订单。“人家催我发货都催了几次了,实在做不赢。”杨艳说。
杨艳是苗族刺绣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织金娘家也有刺绣的传统,她是第四代传人。2024年,她在尝试创新,把织金的蜡染优点和化屋的刺绣优点结合制成新的花样,受到市场青睐。
“这是我设计的作品——龙凤呈祥,蜡染是织金的技艺,图案取材于黔西刺绣,还加入了彩染技艺。”杨艳说,做这样一幅工艺品要4天时间,售价1299元。
“前段时间,毕节市博物馆以1万多元的价格买走了我的14幅作品。”杨艳高兴地说,“过去一年,我们家靠蜡染刺绣收入5万多元,还带动了四五个绣娘跟我一起做。”
杨艳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云南上班,工作之余也会学习云南的蜡染工艺。“女儿说要把云南的蜡染和化屋的蜡染结合起来。”杨艳说,这样能让化屋蜡染能得到更好传承。
“新的一年,我准备设计更多的蜡染刺绣产品和文创产品,带动更多绣娘一起增收致富。”杨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