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新时代人民立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贺梦依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把“人民至上”列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民至上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等方面践行人民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表达,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的高度统一。

人民至上与新发展理念。发展是变化的,发展的理念也会随之变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大又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列为“十四个坚持”之一。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难题给出了中国答案。新发展理念秉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不仅关注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也关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新发展理念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等重大命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体现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高度统一;新发展理念将人民的利益要求与经济社会规律统一起来,是科学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人民至上与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的历史命运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了深邃思考和系列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相统一的高度关注和落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生动阐释了中国一贯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的思想,不靠侵略和掠夺而崛起,不仅关注中国人民的幸福福祉,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整个人类不断作出贡献。

人民至上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也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于唯物史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成就的深刻表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最新成果。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五大文明”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并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基石,凸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人类文明新形态兼收并蓄,革故鼎新,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关注整个全人类的前途命运,是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开出的以人为本的当代文明之花。

(作者为贵州理工学院纪委书记、教授)

--> 2025-01-1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4240.html 1 新时代人民立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enpproperty-->